记得在我上初中的时候,英语老师对我们说:你不好好学习英语,就无法报效祖国。这位老师的话说得极好,他虽然是一个普通人,但他所说的话,却与晚清志士们所思考的“师夷长技以制夷”遥相呼应。
我生也晚,但竟也见闻了好多次民族主义情绪的爆发和“爱国”事件。1999年,我大使馆被击中后,民众的义愤填膺;2012年,购岛风波之后的民间反日游行;2016年,南海仲裁案之后,满屏抵制菲律宾的声浪;2017年初,由部署萨德而引发的抵制乐天的事件。
在见闻了这些事情以后,我就分外想念那位英语老师。因为在他那里,我们还能看到爱国主义的一种包容性;而这些年来的一些“爱国”事件,却把爱国主义演变成了一种狭隘的价值观,大有“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和“犯中华者,虽远必诛”的简单粗暴和蛮横。
我在上大学的时候,聆听过一些讲座,有印象的是其中的两场。有一场讲座的主讲是清华大学的彭林,他讲的是中国的礼乐文化。彭林在讲座中就说,一个中国人,不懂得文明礼仪,这是不可以的。还有一次,学校请了一个教授来讲《周易》,这位教授登上讲台,说的第一句话就是:不读《周易》,不配做中国人。
我之所以要说这两件事,是因为我在这两件事情中,发现了一个现象:爱国主义仍然是我们这个社会最大的认同。不管是做什么事情的人,他要想让别人对他所作的事产生认同,往往都要祭出爱国主义,这一终极武器。
一个卖洗衣粉的,会对你说:干干净净做人,中国人,奇强。
一个卖空调的,会对你说:格力,让世界爱上中国造。
一个个综艺节目,也得拿爱国主义来博眼球和获得大家的认同:《中国好声音》《中国成语大会》《中国诗词大会》……
更有说服力的例子,是微信等社交媒体上的“不转不是中国人”。中国人对爱国主义的认同,真的是深入骨髓,连发个微信这样的小事,都要和爱不爱国扯上。
事情的吊诡之处就在这里,一方面是爱国主义的普遍认同,另一方面却是由此带来的狭隘:砸日系车,打砸抢乐天超市,对宣传韩国护肤品的姑娘大爆粗口,殴打日系车车主……
爱国主义的狭隘,这几年大有愈演愈烈之势。与此同时发生的是,中国卷入全球化的程度越来越深,整个世界真正地成为了地球村。两种现象的同时出现,就真的很让人费解了,怎么中国越向世界开放,我们表现出的爱国主义却越来越狭隘呢?
远的“师夷长技以制夷”不说,就是到了上个世纪的八九十年代,也还有这样的歌曲:洋装虽然穿在身,我心依然是中国心。那个时候的爱国主义,是多么健康,是多么广阔。怎么时间才过去了一二十年,我们的爱国主义却退化成了这副德性?
我们完全可以用别的方式来表达爱国主义,我们本来是会用一种优雅、文明、得体的方式,来表达我们的爱国之情的。
我实在就搞不明白,别人宣传个韩国化妆品,碍着你爱国了,你对人家破口大骂?你要真有本事,你搞个更好的化妆品出来,这不才是更有逼格的爱国吗?
别人没转发你那“不转不是中国人”的消息,碍着你爱国了,你对人家口诛笔伐?如果转发就是爱国的话,这爱国也太容易了吧?我们的学校教育,年年月月日日讲爱国主义,成效也不是很可观,难道转发个微信就能解决了爱不爱国的问题?如果真是这样的话,何不取消了思想品德课?
这些年来,这样的事情越来越多,爱国的优雅和理智荡然无存,活活变成了一场闹剧,丑陋无比,有的还闹出了人命,成了惨剧。
爱国,应该有多元的表现形式,本来就可以有多元的表现形式。
正如前面所说,爱国主义仍然是我们这个社会的最大认同。
现在,在爱国主义的认同之外,我们还需要有这样一种认同:爱国的表现形式非只一种,爱国的表现形式是多元的。
爱国应该有多元的表现形式,我们需要有这样的认同。
顺便说一句,我遭受过那种野蛮的爱国主义的伤害,至今还没缓过劲儿来。在写这篇文章时,我心里仍有委屈和不甘,以至于把这篇文章写成了乱七八糟的样子。
所以,还是回来说正经的,爱国应该有多元的表现形式,这应该成为我们的认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