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7002649/45b73a6733335747.png)
曾几何时发现自己不再动心,并还为此大哭一场。不过后来的时日看见一些戏剧男女,反而觉得不再动心也比虚伪动心要好得多。
一位中产在社交平台大声诉说回家的路上看到餐馆的服务员拉着餐车,在大街上一边走一边吆喝,于是哀民生之多艰,叹时下生活不易。关键是结尾还来了一句安慰的言辞,感慨自己的情感充沛。不知道他是替封控下的无产者一大哭,还是想借此为道具来炫耀一下自己“柔软的内心”,这是让我觉得很讽刺的地方之一。接着有一硕士在下面留言“看来每天点外卖并不过分,还是有人希望我点的”,这种蠢话,这种高高在上的语言,好像是在施舍,好像自己是在一个相对了不得的位置上俯视芸芸众生。他大概忘记了前不久刚刚在社交平台大骂外卖在摆烂,总是把餐配错,这是其二。还有另一博士跟着评论:“只要你掏钱,就有一些人可以多生存一阵子。”私以为,这种玩笑开的过于“不检点”了。
总是有人说阶层有弥合不了的裂痕,实际上只是名义上处于上面的阶层不愿意去真正走下去,他们总以为自己是推动着这个国家社会前进的,自己是帮助“下面”的他们生存的,自己是怜悯着他们的,是爱着他们的。实际上正如《长日将尽》中所言:“这世界就是个轮子,以这些豪门巨宅为轴心而转动,由他们做出的那些重大决策向外辐射到所有围着他们转的人,不论穷人还是富人。”那些人不过是离轴心有那么点点接近就产生“晕轮效应”罢了。
我们之所以能够享有更好地生活,是因为践踏着别人的苦难,我们所感受到的优越感,是因着剥夺了别人的自尊,是因着别人年复一年的屈辱生存,我们有什么值得骄傲的?顶着鹅毛大雪踏车回家的宿舍阿姨,憔悴无神满身刺青的站街女,酷暑天气抱着泡面大快朵颐的民工……在仓库中见到老奶奶,她的第一句是“大学生见笑了”,我看到了他们,可是我又凭什么去了解他们,我放不下自己的养尊处优,我追求一份安稳舒适,我只能观察却不敢去真心交流,我觉得“我们不一样”,可是“我们又有什么不一样的呢,不都是靠双手吃饭么?”
然而事实上我们确实是不一样。如果我是他们,我会恨死了现在的我,我又凭什么去看,去动心呢?对于一些人和事,我想我是不配动心的。这也就是为什么列夫·托尔斯泰他做了这么多事,与农民们交流了这么多,也写了这么多,却仍旧不宽恕自己,我想我可能只一点点地理解了他吧。
在找“车轮隐喻”原句时,刚好搜索到《长日将尽》中的一句话,就以它作结吧:夜晚是一天中最美好的部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