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看完张以庆先生的纪录片《他乡的童年》后,有所收获。不同的国家教育方式也有所不同,我在这里主要说一下对日本的集体式教育的感想。
在日本,女性的社会地位较低,许多女性在家庭中都扮演着全职妈妈的角色。影片中主要提到了两个家庭,若松家庭中的妈妈注重培养孩子的独立性,我们可以看到孩子虽然只有几岁幼儿的年纪,许多事却都是独立完成的,而妈妈也很注重教导。当孩子不耐烦的时候,妈妈不是逼迫孩子去做,而是慢慢引导陪伴孩子一点一点的让他在快乐中学习。另一个家庭中的妈妈受自己原生家庭的影响,觉得女性在有家庭之后待在家中带孩子是很正常的事情。所以他对孩子也十分尽心,甚至连孩子的玩具都是自己亲手做的,这样的温柔陪伴与耐心一定会对孩子产生很好的影响。
莲花幼儿园十分注重锻炼,这个幼儿园面积并不是很大,但是他们在有限的空间里尽量给孩子提供足够的运动场地。教室外面的院子都是孩子活动的空间,而且这个院子是泥土地并不是水泥地。每天清晨在孩子到来之前,会有专门的人员对他进行修理洒水,而孩子们可以在这个地上玩泥土,亲近自然。一天的活动量非常大,不仅仅是孩子,老师也一同与孩子做这些活动,穿着统一的制服,老师与孩子们的声音都很响亮,给人一种精力充沛的感觉。老师给孩子教授知识词条的时候,速度总是很快。主持人一开始并不理解,向校长询问,而校长提出了一个理念,他说这是在追求一种令人舒服的速度,并不仅是传授知识,更是要培养他们的感觉。而他们每天的洪亮声音校长则解释为这是追求一种声音的共振,声音的大小体现着孩子们的姿态。他们的目的并不是要整齐划一的声音,而是想要让孩子们在声音的共振中既认同差异又能创造出包容差异的氛围,其实我觉得这一点和我们中国的经典理念求同存异是一样的。不同的是,他们从幼儿园的孩子开始学习这种理念互相包容。
影片中另一个幼儿园叫做藤幼儿园。这个幼儿园的设计很独特,外观是一个环形,这个环形的顶端,也就是教室的顶端,可以提供给孩子游戏奔跑,栏杆采用的是很细的金属条,其间的缝隙,不窄不宽,刚好容得下孩子的腿,但又不会产生危险,既可以保证孩子的安全又不遮挡视线。而且他的空间处理也比较自由,各个教室没有严格的界限,可以互相流通,孩子们可以到达任意想去的教室。在所有教室围成的圈内就是孩子们的活动场地,这个场地上铺了草坪,但却不是假的绿草皮,而是真正的草。此外,这个草地它并不平整,有凸起凹馅的地方,可能有人会觉得奇怪,为什么幼儿园的场地会不是平整的?设计师解释道,这是为了让孩子产生思考,因为对于太过完美的东西就不会引起孩子的思考,他们会觉得这是理所应当,但是如果发现了这个草地上有所缺陷,他会去思考这是为什么,不完美才产生了这样的思考。同时这个幼儿园十分注重细节,园长会让孩子们将每次进门的鞋子摆放整齐,门的设计也很独特,属于推拉门却并不是随手一关就可以关上,需要仔细用力才能将它关好。 园长用这样的方式来教育孩子追求完美是为了不给别人造成麻烦。因为只有门关好了,冬天的冷风才不会进入教室。此外,这个幼儿园鼓励孩子们亲近自然,他们会让孩子去发现食用并没有经过处理的洋葱,带着泥土带着自然的味道,让他们对手上的东西产生兴趣,产生思考。值得一提的是这个幼儿园内还有动物,有一匹马和一头牛,既将骑马作为过生日孩子的礼物,又让孩子们更好地接触自然的动物,这是这所幼儿园的独特之处。
综合上述,我认为他们的的幼儿园教育是有它非常独特的理念的,他们将传统的知识运用于现代的教育,而非摒弃,将很好的品质从孩子幼儿时期传递给他们。让老师言传身教,从老师自身做起,给孩子正确的榜样和温柔的关怀。此外,利用有限的空间,创造无限的价值。用空间的细节去影响孩子,培养孩子的良好品质。这大概也是建筑带给使用者的正面意义,将教育与环境相结合,从娃娃抓起,更好地营造优秀民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