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生活中小到自我介绍,大到培训,授课都可看成是一次分享。如何让每一次分享都能调动听众的注意力,让大家愿意听,主动听,认真听,这节课就是来讲这套方法的。
今天我就来结合我的工作和生活简单聊聊昨日学到的方法我能怎么用。
拿去年我在公司内部组织的几次采购培训来说,根据听众的不同大致分两个主题:采购全生命周期管理;采购申请材料编写及采购方式介绍。前者务虚,后者务实。 虽然说自己觉得准备的很用心,对各流程上涉及的角色和职责以及如何相互配合都覆盖了,加上几年来的工作经验总结和提炼看起来真是干货满满,可实际培训时效果并不太如意。
参与培训的项目经理和开发人员有人一边听一边干活;有人直接说给份申请材料示例让他工作上照着填;有人觉得这事儿同我无关,中途走了。我们费大力气培训希望各方在后续工作上能配合我们工作,起码做到按我们要求填写申请材料,可结果是培训完了,原来不会填的还不会填,需要配合的工作还是不会做,临到干活时再重复询问。
角色转换下,当我做为听众听台上人分享时,也经常会有各种疑问,比如这事儿同我有多大关系?是不是紧急事情?即使同我有关,我也至多集中注意力听个开头和结尾,如果台上人再多讲几个专业词汇,拓展几个概念,我就基本放弃了。这事儿真不能只怪听众不爱学习,这分享内容实在是太无趣了。
为啥会让听众觉得无趣?因为我们大部分的分享都是围绕着一个主题在讲,想讲的内容太多只好逐个抽象成概念,讲概念无实例,这能有啥意思?内容平铺直述,无变化,无转折,赶不上听故事,怎么能调动得了听众的注意力?
要想充分调动听众注意力,得向电影编剧学习。记得前年和闺蜜去看《徒手攀岩》,角色单一---主角亚历克斯,故事简单---亚历克斯要徒手攀登酋长岩。在结果已知的情况下我和闺蜜还是在这近2个小时里看着主角日复一日训练、攀岩,为他每攀高一处而高兴,为他失手滑落和惊险一跳而揪心,为他第一次的放弃而惋惜。就这么一个读了开头就能想到结尾的故事,我俩在电影结束后生生出了一手心汗。
电影故事让人不自觉目光跟随的秘诀就三个字“虐主角”,在目标达成前为主角设置重重挑战,怕啥来啥,让观众看着主角的遭遇不断在心理默问“然后呢?”。
所以我们的分享也可以借鉴电影编剧的秘诀---从挑战出发来讲述,为实现一个目标,遇到的困难会有哪些?比如资源不够、比如对象限定、比如要用比较限定的方式讲述......有什么解决方案?
以分享采购相关知识为例,与其准备大而全的采购全生命周期管理,不如试着这么准备:针对项目经理讲讲如何合理安排和预计采购到位时间才能不耽误项目开工;比如如何结合项目实施进度让外包供应商提供好人力服务;需求部门该如何配合采购经理顺利解答采购4大终极问题......
以具体事件这个小切口切入,引出后面的思考逻辑和方法论,采用这种叙事方式,会比一上来直接讲概念讲方法论好多了。
除了以挑战开场之外,一次有力量的分享需要你给听众们提供“Aha时刻”,简单说就是学会且能用上的解决方案。这一解决方案越是独特,听众的感受就越深。采用新旧对比的方式,说说面对同样的挑战传统的解决方案是什么,为什么无效,我的解决方案是什么,为什么有效。相互一对比,大家就懂了。
比如我们要推进一项对外包人员的新的管理制度,就必须同大家说清楚原来的旧制度有什么问题,我的新方案会如何解决这个问题,预计效果如何。不然大家没有动力配合我进行工作流程和工作内容的调整。
从挑战开始,引出独特解决方案让听众“头上亮灯”Aha一下,这样的分享已经稳赢围绕概念的讲述了。如果还想要锦上添花,咱们还有5个实用工具,概括来说就是要用同理心来感受听众,顺着听众的认知台阶来准备分享内容:把道理变成故事,把事实变成对比,把排列变成递进,把号召变成指令。
这里就不再举例,我打算在后续的选题课上再仔细拿来磨磨自己的稿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