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
对幼小的人儿我们可真细致,
也许是精力有限而事务众多,
越长大,越粗放。
最近发现一个有趣的事实:
测量更小事物使用更小尺度,也同样适用于人的年龄。
比如你问一个孕妈胎宝宝多大,得到的多半是“马上就28周啦”或是“今天是27周+5天”。这叫做“胎龄”。
当然,你得到的回答也可能是:“滚,老娘没怀孕,说谁胖呢?!”
如果问一个一周岁以内的宝宝有多大,宝妈宝爸们大概会说“6个半月啦”,外公外婆爷爷奶奶或许还会从旁积极补充一句:“6个月16天”。这叫做“月龄”。
如果你问满一岁又还没上幼儿园的宝宝,身边的家长会对宝宝说:“来告诉阿姨or叔叔你多大啦?”
这时宝宝也许萌萌地伸出两根手指比个“V”字,有点害羞地说“两~税~啦~”
接着家长会补充说“现在26个月了”。
在这段时间里,宝宝逐步发展了“人”自主吃喝拉撒听说读写等多种能力,开始上早教班,甚至兴趣启蒙班,为进入他们的第一个小社会——幼儿园做准备。但家长心中往往还在努力过渡,舍不得小可爱从身边离开,所以还习惯性的说月龄。
不过,从上幼儿园起,孩子们终于拥有了自己的“年龄”。
开始填写许多表格,也在很多场合介绍自己,“我叫王小明,今年5岁了,我喜欢画画,不喜欢吃胡萝卜。”
接着,一点一点接近和进入青春期,比起回答“多少岁”,更常回答自己是“几年级”。无比渴望一夜长大,相信自己无所不能,刷题备战争分夺秒,内心却渴望挥霍青春。
一过20岁,我们大概会在欣喜更加独立自主的同时突然意识到:长大的过程就是衰老的过程。于是在这几年里,特别在意别人对自己“颜龄”的判断,张嘴就喊自己“叔叔阿姨”的立判为“熊孩子”,如果被叫哥哥姐姐则能偷乐一整天。
只是,害怕失去的时候,不就已经在失去了么?
等到25岁以后,我们逐渐接受已远离“青春美少男美少女”这一群体的赤果果现实,坦然接受小孩子对你叔叔阿姨的称呼,还会愈加诚心地夸对方一声“好可爱的宝宝呀”。
再后来啊,当你进入家庭,有了孩子,就会慢慢忽略掉自己年龄的变化。
钟表和日历似乎都被按了快进,一年一年倏忽而过,某天被人问起你的年龄,你挥挥手笑笑说“嗨,已经奔三/奔四啦!”
年纪更大的时候,生命的刻度变成了每一个“十年”。
过去会为家中老人隆重庆祝“六十大寿”,而现在的60岁实在稀松平常,想想我们到60岁时说不定还每天挤地铁上下班呢。
接着,七十,八十,九十……
慢慢衰老到记不起自己的年龄。
所以,在年龄逐年递增这件事上,上天对每个人还是公平的。
既然如此,人生在世,活就活在“心态”二字吧——
比如你们身边一定都有这样的朋友,不管过了多少年你问Ta的年龄,回答一律是:
“本宝宝今年十八岁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