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季氏篇》复习之六

《季氏篇》复习之六

作者: 陈建军 | 来源:发表于2024-05-12 08:40 被阅读0次

16.11孔子曰:“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吾见其人矣。吾闻其语矣。隐居以求其志,行义以达其道;吾闻其语矣,未见其人也。”

【白话】先生说:“看见善的,自己像来不及般。看见有不善的,像把手探入热汤般。我看见这样的人了,也听见这样的话了。‘能退而隐居以求全我志,能进而行义以求达我道。’我听见过那样的话,没有看见过那样的人呀!”

16.12齐景公有马千驷,死之日,民无德而称焉;伯夷、叔齐饿于首阳之下,民到于今称之。其斯之谓与?”

【白话】先生说:“齐景公有马四千匹,到他死之日,人民对他没有可称道的。伯夷叔齐饿居首阳山下,但人民直到今天还是称述他俩人。大概就是这个意思吧。”

感悟:隐居以求其志,行义以达其道

第11章和第12章可以连起来理解。第11章说了两种人,一是见贤思齐的人,好好恶恶,孔子看到过;二是隐居求志行义达道的人,孔子听说过,没看到过。12章便举了二个例子,一个是齐景公,孔子曾赴齐主张自己的理想,但和齐景公的称霸不合。孔子回鲁,夹谷之会,又和齐景公打交道。另一个就是伯夷叔齐,首阳山下,不食周粟而死。

齐景公是囗君,富而无德,后世没什么德行可以称许;伯夷叔齐是逸民,贫而有德,可以流芳百世。在老百姓心中,前者不如后者。孔子和鲁昭公、齐景公、鲁定公都有过君臣之谊,对比冉有、子路,孔子不是以知识学问、功名利禄为最终的目标,要求是“汝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下学而上达天命,追求的是“朝闻道夕死可矣”。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季氏篇》复习之六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wptf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