娃上小学后,还是激起了很多老母亲焦虑烦躁的情绪。其实娃已经做的很好了,每天可以相对自觉的做作业,读英语,弹钢琴…每天在学习上花3个钟头左右的时间,对于一个一年级的孩子来说,已经相当不易了。
而容易让我焦躁的点,似乎永远在于他在学习的过程中反复出现的“错误”。单词反复读错,谱子的几个音反复弹错,字写错…似乎我无法接受的是这些“反复”的“错误”,因为这些“反复”的“错误”在我看来是拖延和浪费时间。也许,少一些“错误”,就可以早一点结束学习,可以早一点睡觉…
时间,在我这里,好像变成了一道越不过去的坎儿。
…………
但是,如果我可以换一个角度去想这些“错误”,那又会怎样呢?
事情的层面:
之所以会成为“反复”的“错误”,是因为,在这个当下,此时此刻,孩子的能力就到这了。他当下的能力让他不足以很快的读对这个单词,弹准这几个音,写好这个字。
如果可以把“错误”看成“困难”,不再把这些反复出现的“错误”叫做“错误”,而把它们仅仅看成是学习中遇见的一些“困难”。孩子需要一个正常的反复试错的过程,才能成功的战胜这些困难,才能爬上一节又一节的台阶,不断的进步。
这不正是我经常告诉他的,“关注过程而不是关注结果”的态度么?
情绪的层面:
我的情绪,那些面对他的“错误”时,焦虑的,烦躁的情绪,所带给他的,正是“不接纳”。
我不接纳他的“错误”,甚至想把因为这些“错误”所带来的所有情绪一起,再扔回给他。
这和无法接受孩子的负面情绪有什么差别呢?我一直在做的,不就是那个努力涵容他的“容器”么?他的所有情绪我都能接纳,我愿意花很多时间去看见他的情绪,看见他的需求。为什么却不愿意多花些时间,接纳他面对困难时,反复试错的过程呢?
我的“不接纳”,长此以往,会让他退缩,不敢探索,不敢试错。光是想想,就已经觉得很害怕了。
不是说好了,要做那个永远和孩子站在一起,打败问题的妈妈么?
而不是和问题一起,打败孩子。
………
“妈妈,弹钢琴比我想象的难。”
“那你怎么想呢?是继续学,还是放弃?”
坚定的,“我不会放弃,因为我有目标啊,我要学手风琴的,所以我不会放弃。”
找到自己喜欢的事,再努力去尝试,去探索。在探索的过程中,遇见困难,不断的试错,纠错。这何尝不是一种“勇敢”呢?
亲爱的孩子,你比妈妈勇敢多了。妈妈会努力做好那个“容器”,涵容,鼓励,陪伴,让你有足够的勇气去面对和探索这个世界。
值得欣慰的是,我终于可以在生活中带着反思和觉察,不断的去调整我的“关系”中出现的冲突和问题。
学着“看见”,学着与自己和解,这个过程,美妙而迷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