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著跟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450万权重白金会员+20年传统媒体写手,欢迎点击加入本人旗下简书会员:风清不扬81】
吃饱了继续爬山消食。往上走了一箭多路,马二先生看到左手一条荒僻小路,“莽榛蔓草,两边拥塞”。所谓莽榛,是指茂盛的灌木,榛为一种落叶灌木或小乔木,宋代陈与义有“回首望尧云,中原莽榛芜”之句。这种小路,想想那些公园角落,处处都是。
马二先生循着小路过去,看见路边石头玲珑千奇百怪,又钻进一个石头狭缝,看见石壁上有名人题咏。马二先生估计也审美疲劳了,懒得看那石壁题词,径直过了一座小石桥,顺着那极窄的石磴走上去——石磴也就是石阶 ,又见一座大庙。庙后又有石桥,更加不好走,马二先生“攀藤附葛”走过桥去,发现一座小小祠宇,匾额上写着“丁仙之祠”。
“丁仙之祠”据说为纪念元人丁野鹤而建。《西湖志》记载,丁野鹤是元朝钱塘人,弃家当了全真道士,住在吴山,据说会幻术,能用纸鹤引群鹤齐鸣,晚年得道升仙,故称“丁仙”。若干年后,康熙年间山东诸成也有个丁野鹤,那是另外一个人,续写过《金瓶梅》,还是个官二代。
这边丁二先生走进“丁仙之祠”,看见中间有座仙人塑像,左边有只仙鹤,右边竖着一座碑、上面写着二十个字。二十个啥字呢?作者没写,笔者不敢瞎说,莫非马二先生又懒得看?毕竟这时他被桌上签筒吸引住了,立刻想到了自己的考公前程。记得么,前面看到有人请仙,他也想问问前程。如今进到仙祠,周遭无人,正好求个签问问吉凶。
马二先生正要上前叩拜,却听到背后有人说话:“若要发财,何不问我?”马二先生回头一看,只见祠门口站着一人,身长八尺,头戴方巾,穿着茧䌷直裰,左手自理着腰里丝绦,右手拄着龙头拐杖,脸上大白胡须垂过肚脐——莫非这是马二先生太厚道,引得丁仙现了原形?
这一回的故事就到这里,至于那活神仙究竟是谁,得看下回分解。
记得这一回的书目叫做“蘧公孙书坊送良友,马秀才山洞遇神仙”,良友是真良友,马二先生虽然考公成绩一般,又对诗词歌赋不感兴趣,基本是个死读书的人,但人品真是不错,十几文钱一顿饭的人,为了朋友扔掉九十二两银子,几乎不带犹豫的,试问读者有几人做得到?要知道,当时周进私塾一年的毛收入才十二两银子,这是相当于周进七八年的总收入啊!
为什么马二先生这么好?因为这位马二先生,取材自作者老家全椒的好朋友冯粹中——马二、二马,跟冯字也对应上。既是好朋友,作者当然不会写老马坏话。但毕竟是讽刺小说,作者表扬了他对朋友的义气,但也轻微讽刺了这位死读书的儒生。你看他视美女、美景如无物,辛辛苦苦逛了两天杭州,丝毫没有体会到祖国河山的大好,光知道腿累、口渴、牛肉便宜又好吃,看到船就想到鸭子,看到宋朝皇帝的书法也会吓到倒头就拜,实在迂得可以,也即鲁迅所谓“西湖之游,虽全无会心,颇杀风景,而茫茫然大嚼而归,迂儒之本色固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