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解剖实验室新手原创部落
沙漠中绽放的红玫瑰 ——《沙漠中的饭店》赏析

沙漠中绽放的红玫瑰 ——《沙漠中的饭店》赏析

作者: 萧萧风竹 | 来源:发表于2018-02-03 10:19 被阅读31次

文/萧萧风竹

 

隔了三十余年时光,再读三毛所作《沙漠中的饭店》,有一种恍若隔世的哀伤。

《沙漠中的饭店》原名《中国饭店》,最初发表于一九七四年十月六日《联合报》,这是三毛第一次使用笔名“三毛”。彼时,大胡子荷西健在,那个风中的女子正如花朵盛开,一对神仙眷侣刚刚在撒哈拉沙漠安下家来。

初读《沙漠中的饭店》是在80年代,收在《撒哈拉的故事》一书里,封面是血色夕阳照耀下的撒哈拉沙漠,书末有三毛的照片,穿着火红色大毛衣,毛茸茸的一头乌发松松地结了两条发辫,眼眉弯弯,笑靥如花。

从此,三毛在我的记忆里就以一朵绽放在沙漠中的带刺红玫瑰存在,她与荷西简单浪漫的爱情,她那颗永远自由不羁的流浪心,她以轻松幽默的文笔为大家展现的诗与远方,给一代又一代年轻人以深远的影响。

三毛在《沙漠中的饭店》里没有故弄玄虚玩高深的文字游戏,语言风格如她那个时期的人一样,俏皮轻松,于近乎白描的日常生活叙写中,透出浓郁的生活情趣。

文章一开篇写道:“我的先生很可惜是一个外国人。这样来称呼自己的先生不免有排外的味道,但是因为语文和风俗在各国之间确有大不相同之处,我们的婚姻生活也实在有许多无法共通的地方。”

好似白开水一样的语言,却形象生动,令人读来忍俊不禁。而且这个开头是全文必不可少的铺垫,下文所有有趣情节的展开,都是建立在作者有一个语言和风俗迥异的伴侣的基础上。

    接下来,憨厚的荷西每每遭到了三毛狡黠的“欺骗”,粉丝被当作“春天下的第一场雨”、 “尼龙加工白线”、鲨鱼翅,猪肉干被当作治咳嗽的中药喉片,紫菜当做复写纸,黄瓜当作笋片做成了嫩笋片炒冬菇招待荷西的大老板。小夫妻俩的对话妙趣横生,荷西的憨厚老实,三毛的俏皮幽默,跃然纸上,令人捧腹。

不过藏在字里行间的,还有两人深深的爱。

他回答我:“我知道你性情不好,心地却是很好的,吵架打架都可能发生,不过我们还是要结婚。”

荷西当时对我说:“我就是要你‘你行你素’,失去了你的个性和作风,我何必娶你呢!”

这是荷西对三毛的爱,一见钟情,默默等待七年,知道三毛要去非洲,抢先一步在非洲找好工作再求婚。

正如张爱玲所说:“于千万人之中遇见你所遇见的人,于千万年之中,时间的无涯的荒野里,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刚巧赶上了,那也没有别的话可说,惟有轻轻的问一声:‘噢,你也在这里吗?’”

荷西对三毛所有相知相惜、宠溺的爱,藏在“不过我们还是要结婚。”、“我就是要你‘你行你素’”这样朴素的语言里,藏在他抱起两手肥皂水的三毛、把她视作无所不能齐天大圣孙悟空的动作里。

而三毛在自黑自己的刁蛮霸道中,何尝没有对荷西的爱与疼惜?

“我一向对做家事十分痛恨,但对煮菜却是十分有兴趣,几只洋葱,几片肉,一炒变出一个菜来,我很欣赏这种艺术。”

正像“女为悦己者容”一样,能让率性不羁的三毛停留住浪迹天涯的脚步,心甘情愿地做一个洗手作羹汤的小女人,这需要多么强大的爱才会带来这种改变?

  “我正要大大宣扬中国人的所谓骨气,又讲不明白,再一接触到荷西的面部表情,这个骨气只好梗在喉咙里啦!”

虽然三毛在文章一开头就声明“我极不愿在婚后失去独立的人格和内心的自由自在化,所以我一再强调,婚后我还是‘我行我素’,要不然不结婚”,但只要深爱的人一个表情,就能打败她坚持的“原则”。

正是文章不经意间表达出来的这种简单而又深刻浪漫的爱情打动了读者,才会让人为小夫妻化平淡为传奇的生活情趣感动。

三毛用语讲求浅显,文中很难找到生冷怪癖的字眼和拖沓繁长的句子,用词简单,尽显个性。为什么朴素通俗的词汇在她的笔下就可以如此闪烁着光芒?写作《沙漠中的饭店》时三毛已经年过而立,她特立独行的思想,对生活满怀的热爱,以及对于生命的自信,使她散发出独特的个性魅力,而这种个性魅力自然而然地张扬在她的文字里。

三毛对生活的领悟是智慧的,这智慧外化为幽默的语言风格。她的朋友曾评价说:“她的聪明活泼会透过语言散发出来,让人如浴春风,任何人如果跟三毛聊过五分钟,一定会念念不忘,她讲话就像玫瑰吐露芬芳。”

巴金曾说过:“艺术的最高境界是无技巧。”三毛语言的幽默一派自然本色,完全不去刻意雕琢,似乎是骨子里带来的,读者往往不经意间就被逗乐。

成熟后的三毛曾毫不含糊地说过:“我不求深刻,但求简单。”简单的语言,简单的文章结构,因为个性化的思想和生活情趣,而变得丰富深刻,这就是三毛的《沙漠中的饭店》,这就是三毛。

虽然三毛坚持着个人文字上的简单朴素,但我们认真分析,还是会发现她其实非常注意细节描写。

细节描写是指抓住生活中的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绘,它具体渗透在对人物、景物或场面描写之中。对刻画人物性格,揭示人物内心世界,表现人物细微复杂感情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比如以下几处描写:

1.我用筷子挑起一根粉丝:“这个啊,叫做‘雨’。”

2.荷西还是呆呆的,研究性的看看我,又去看看盆内的“雨”,然后说:“你当我是白痴?”

3.荷西这一下拒吃了。“什么,你居然给我吃印蓝纸,复写纸?”

他生气了,用筷子一夹夹了一个,面部大有壮士一去不复返的悲壮表情,咬了半天,吞下去。“是了,是海苔。”

  4.我跳起来,大叫:“对了,对了,你真聪明!”又要跳,头上吃了他一记老大爆栗。

在语言描写的同时,三毛注意了对人物的动作、神态等各细微处进行具体生动的描摹,正是这些细腻的细节描写,丰富了人物形象,生动再现了生活场景,使读者恍如亲见,读来饶有趣味。

《沙漠中的饭店》简单幽默的语言以及丰富细腻的细节描写都是我们在写作中可以学习的。

三毛的散文正如绽放在沙漠中的红玫瑰,以其独特风格给中文写作留下一道瑰丽传奇的风景。

             

                                    2018.1.16

沙漠中绽放的红玫瑰 ——《沙漠中的饭店》赏析

相关文章

  • 沙漠中绽放的红玫瑰 ——《沙漠中的饭店》赏析

    文/萧萧风竹 隔了三十余年时光,再读三毛所作《沙漠中的饭店》,有一种恍若隔世的哀伤。 《沙漠中的饭店》原名《中国饭...

  • 沙漠中的饭店

    很多时候,遇到喜欢的书,我都会买一本纸质版的进行收藏。因为,不知道什么时候你会再读起这本书。当然,再读时,心境已经...

  • 沙漠中的饭店

    当初决定下嫁给荷西时,我明白的告诉他,我们不但国籍不同,个性也不相同,将来婚后可能会吵架甚至于打架。他回答我∶“我...

  • 读《沙漠中的饭店》

    有人说,恋家就是恋上妈妈饭菜的味道;还有人说,想抓住男人的心就得抓住男人的胃,吃饭的重要性怎能样强调也不过分。 三...

  • 巴林札记

    开始在沙漠中生活 沙漠中的城市 沙漠中的基地 沙漠中的饭店、宾馆和市集 午夜湿润的海风拂起漫天的黄沙 一粒粒从车窗...

  • 沙漠中的绿洲_卢旺达饭店

    和平生命长久,战争尸横遍野。 急匆匆的步伐,焦急的目光,渴望的眼神,所以的一切化作了人们对和平的渴望。因为...

  • 撒哈拉的故事 沙漠中的饭店

    三毛 我的先生很可惜是一个外国人。这样来称呼自己的先生不免有排外的味道,但是因为语文和风俗在各国之间确有大不相同之...

  • 爸爸和他沙漠中的中国饭店

    我从没见过如此失败又如此胸有成竹的人。 以至于今天,我还会用“爸爸的饭店”这个故事来安慰正在走霉运的朋友。不管他们...

  • 沙漠中的饭店——三毛

    2017-3-14 文学的本身,对每一个读者,在看的时候,已成了每一个人再创造出来的东西 以我的手,写我的口,以我...

  • 沙漠中绽放的花——看《沙漠之花》有感

    早就听说过这个故事,也了解到黑人模特华莉丝·迪里遭受的磨难,以及旧恶习俗割礼。但是看完电影后还是相当的震撼,那些无...

网友评论

  • 秦秦秦秦爷:作者您好,我是广西大学研究生公众号的编辑,我们正筹备新一期每周悦读。对于您的书评我们非常喜爱,不知是否能转载?
    萧萧风竹:@秦秦秦秦爷 可以呀,尽管转,注明一下出处就好。😊

本文标题:沙漠中绽放的红玫瑰 ——《沙漠中的饭店》赏析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wtuz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