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伦理学
尼各马可伦理学笔记(2)

尼各马可伦理学笔记(2)

作者: Camelion | 来源:发表于2017-06-11 15:34 被阅读74次

第二卷 【道德德性】

1、道德德性的获得

简言之,一个人的实现活动怎样,他的品质也就怎样。

亚氏认为,德性是内在的,先天具备的,但合理利用就会变成好的德性,不善利用则会变成坏的德性。就像每个人天生都可以成为一个工匠,但有好有坏,关键在于后天习惯的培养。

(1)德性分为两种:理智德性和道德德性;前者通过教导而发生和发展,后者通过习惯养成

(2)德性养成:首先,自然赋予我们养成德性的能力;其次,这些能力是潜在的,在我们的活动中表现出来;第三,德性因何原因和手段而养成,也因何原因和手段而毁坏。

(3)我们通过做公正的事来成为公正的人,通过节制称为节制的人,通过做事勇敢成为勇敢的人。简言之,一个人的实现活动怎样,他的品质也就怎样。所以我们对自己的言行慎重,不管是否有人在场。此外,从小养成的习惯绝不是小事,它非常重要/最重要。

2、实践的逻各斯的性质

德性是实践性的。我们是怎样的就取决于我们的实现活动的形式。

我们的共同意见是,要按照正确的逻各斯去做。

不及与过度都同样会毁灭德性。所以要保持适度。既要不畏惧又要有所畏惧,既要快乐又不能沉溺于快乐。节制和勇敢。

我们通过培养自己灭世兵面对可怕的事物的习惯而变得勇敢,而变得勇敢了就最能面对可怕的事物。

3、快乐与痛苦作为品质的表征

我们必须把伴随着活动的快乐与痛苦看作是品质的表征。道德德性与快乐和痛苦相关。

4、合德性的行为与有德性的人

有德性的人必须具备:

(1)有德性的行为

(2)出于某种状态:a、他必须知道那种行为;b、他必须是经过选择而那样做,并且是因那行为自身故而选择它的;c、他必须是出于一种确定了的、稳定的品质而那样选择的。

5、德性的定义:种

灵魂有三种状态:感情、能力和品质。德性是品质。

6、德性的定义:属差

人的德性是:即使得一个人好又使得他出色地完成他的活动的品质。

人的行为总会存在过度、不及或适度,只有后者才保存完美。德性是一种适度,因为它以选取中间为目的。

错误可以是多种多样的,正确的道路却只有一条。

7、具体的德性引论

此小节讲了各种品质过度、不及、适中的名称或行为

8、适度同过度与不及的关系

(不及——适度——过度)

9、适度的获得

(1)它是两种恶(过度、不及)的中间

(2)它以选取感情与实践中的那个适度为目的

(3)在所有事情上,最要警惕那些令人愉悦的事物或快乐。

相关文章

  • 尼各马可伦理学笔记(2)

    第二卷 【道德德性】 1、道德德性的获得 简言之,一个人的实现活动怎样,他的品质也就怎样。 亚氏认为,德性是内在的...

  • 《尼各马可伦理学》

    这本书是亚里士多德里最友好最易懂的一本书了,很有逻辑性,层层递进,对句子精心雕琢,可读起来老是觉得过于无趣。可能是...

  • 尼各马可伦理学

    以前一直对哲学敬而远之,读中国哲学史、西方哲学史看的云山雾罩的,不得要领。对于伦理学基本是不懂。更多的好奇来自于恰...

  • 尼各马可伦理学

    "尼各马可伦理学 幸福是什么?每个人答案不同,有些人会认为,满足自己的欲望,让自己快乐,就是幸福的;有...

  • 尼各马可伦理学笔记:善

    下文基于对《尼各马可伦理学》卷一第六和第七节的分析。 6.柏拉图的善概念 在本本节中,亚里士多德展开了对柏拉图理念...

  • 读《尼各马可伦理学》2

    《尼各马可伦理学》译注者序(廖申白)读后整理 萧萧芦苇注:认同译注者较多,又认为该序已很精简,故整理时摘抄了许多原...

  • 《尼各马可伦理学》打卡1

    译注者序(1) 1.亚里士多德三部伦理学著作,其中《尼各马可伦理学》更为系统,思想更为成熟。 2.概观:亚里士多德...

  • 《尼各马可伦理学》读书笔记

    尼各马可伦理学读书笔记 一.两种路径:施莱格尔讲:一个人,天生不是一个柏拉图主义者,就是一个亚里士多德主义者。柏拉...

  • 《尼各马可伦理学》读后

    这是一本写伦理学的书。 伦理学,简单说是研究道德问题理论的学科。 本书源于,亚里士多德,两千三百年前的阐述。 尼各...

  • 《尼各马可伦理学》一

    一、1善作为目的和2最高善与政治学 如果在我们活动的目的中有的是因其自身之故而被当作目的的,我们以别的事物为目的都...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尼各马可伦理学笔记(2)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wvhq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