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每天被各种各样的碎片化信息包围着:早上上班路上打开新闻APP,一大波根据我们兴趣推送的资讯出现在面前;下班去健健身,运动手环会自动记录运动里程、心跳、卡路里,甚至现在外出吃饭,饭桌上的交流大多是信息的互换,我们的确生活在一个信息的时代里。
信息时代的背后,是以人工智能和大数据为表现形式和驱动力的,《今日简史》这本书就从六个维度为我们描述了信息是怎样影响我们今日的生活,以及我们没有想到的未来机遇和挑战。
一、高端工作和终身学习。在嘀嘀事件之后,其实我有幻想过将所有顺风车、快车、出租车都换成无人车,由智能终端进行控制操作,那应该不会再有事故了吧。因为无人车没有人的七情六欲,只有把客人送到目的地的目标,而且还能根据数据计算实时优化交通线路,确实能避免很多人为的过失。
这种人工智能代替基础性工作的趋势,作者认为在未来将会成为常态。这就催生出一个问题,很多人(比如嘀嘀司机)将会面临失业的风险。所以,如果人类不进行分段式的终身学习,那将会无路可走。这个观念和《百岁人生》里的观点是一致的,人们需要不断地学习新技能和新知识,在人工智能淘汰你之前找到新的出路。
![](https://img.haomeiwen.com/i5622101/140d2172a5c435f2.jpg)
但有一类人是永远不会被淘汰的,那就是从事高端工作的人,亦即算法的制定者。虽然人工智能有自我学习的能力,但毕竟是一套人制定的算法程序,算法制定者对其拥有支配的权力。
虽然理论是这样说,但我认为有一些基础性工作是永远不会被取代的,比如教师这个职业。或许在不久的将来,会引入智能机器人为学生授课,带动学生更高效学习,但不要忘记了,教师的工作是“传道授业”,而“传道”,我认为是更加重要的。
一个学生未来能否成为有价值的人,首先价值观要正确,但价值观这些人通过复杂意识创造的东西是机器无法取代的,就像作者也承认,机器无法传递喜怒哀乐的意识。
二、自由的摧毁和不平等的构建。现在的我们,总是渴望拥有职业自由、择偶自由、甚至精神自由,这是我们高举着人权自由的旗帜,充分认识到自己意识的重要性导致的。
但在未来的社会,这种自由将会被人工智能所攻击,让我们感到无所适从。试想这样一个情景:我们不满足父母介绍的对象,很大程度上是父母不懂我们的需求,但如果有一个充分了解你的机器,通过算法为了找到了对象,而这个对象从选择来说是最合适的,因为最了解你。
这时,我们应该听从算法、还是听从内心?如果听从算法,那么在一开始,还能维系感情,到最后,双方都会对对方失去兴趣——因为没有了新鲜感。所以在择偶这件事来说,从来都是内心情绪起着主导作用,我们不是选择最适合我们的人,而是选择让我们感到持续心动的人。
![](https://img.haomeiwen.com/i5622101/e2343c4a97713fe1.jpg)
至于不平等,作者认为在现在都是显而易见的,比如财富聚集的不平等。2018年全球市值最高的企业,苹果、谷歌、微软、亚马逊这些互联网巨头占据前列,站在了掌控信息的最前沿。而未来,贫富差距将会越来越大,掌握着大数据库的国家和企业将会主导着不平等的秩序。
三、猝不及防的恐怖主义和战争。最近70多年来,没有爆发过大规模的战争,但作者并不认为人类就生活在绝对安全的时代里。恐怖分子利用信息技术制造恐怖袭击,是恐怖主义最典型的形式。像之前几次飞机失联、坠毁,还有偶尔出现的炸弹袭击,最后酿成公众恐慌,都是恐怖分子的技术诡计。我们要有心理准备,同时要认识到信息技术的无限潜能。
![](https://img.haomeiwen.com/i5622101/afb1c1e0a25b2592.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