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续新疆旅行,本期目的地:库车。
秋天,是这个城市——以及这个省份——最舒服的季节。
这个季节,在布满树伞的库车老城里走一走……会觉得,不太真实。
走着走着,天空和眼前的画面就会变得有些模糊,感觉整个人和这世界获得了空前的默契。那一刻有种脱出魂儿的幸福感,它很轻盈,荡在身体外面,飘啊飘在两侧和上方。
后来,当我回到楼厦之间,每当抬头看看反射在深入云霄的金属栏框上的刺眼点点,脑海中就会浮现出来自新疆的叶子,和镂刻在浓阴中的斑斑亮光。那是留存在记忆中的可以照耀心底暗处的亮,也是再次启程的路上落在头顶的光。
旅行中捕捉的画面和人生中所经历的故事迟早都会模糊的,能够保留下来的只有朦胧的意识、不太清晰的感觉、影影绰绰的思念,还有……若隐若现的味道。
库车带给我的最深刻的“留存”,就是一种美食的味道——
库车馕
它发源自伊西哈拉镇比加克村,其特点就是一个字:大。
没有人能说得清库车大馕究竟有多少年的历史,只知这是独属于库车的特色美食,也是这片土地上最著名的特产——从旅行体验的角度说,它完全可以被称为“新疆必打卡”。
我甚至敢于这样攻略它:不吃大馕枉库车。
你不需要去刻意寻找它,到了库车,你总会吃到这个馕的。
从团结新桥上下来,进入老城,只见街深,但不算长。沿街逛逛,你一定会遇到卖库车大馕的摊子。
这个库车大馕可真……大呀,似磨盘,如车轮,叠在一起像小山,铺开看每一个都很圆。
还记得我第一次买这个馕,买回来不舍得吃,不想要破坏掉这一份“圆满”。这是个艺术品,我必须把它做成标本带回家,留作纪念 [捂脸]。
后来我花两年玩遍新疆,两年的时间里我去过3次库车,从第一次散装游、第二次拼车,到第三次带队,每一次我都会兴致勃勃地领着小伙伴儿们去冲向“7号门”,在这个大姐的摊儿上买一叠馕。接下来的独库公路之旅中,它是我们小溪边露营、草原上野餐的完美干粮。
库车大馕之所以有着其他地区无法复制的味道,主要是因为它采用库车本土所产的面粉加工,使用的是库车原住民“研制”的土法发酵而成,所以说——它是库车县“独有”的特产;
一个比加克村,九成的村民都会打馕,而各家的“祖传秘方”又或多或少不太一样,所以说——“馕”在库车不仅仅是一种美食,还是一种扎根民众的文化现象。
每年,库车当地都会举办各类的文化活动,县级、乡级、村级的都有,而无论是农产品展、餐饮展、历史展,还是旅游主题的展会,库车大馕作为“美食文化”的一部分,从不缺席。
馕,是普普通通的主食,也是库车的“旅游名片”。
在一些宗教传说中,馕是“神赐”的食物,所以每逢重大节日或用餐之前,当地人都会进行“祈祷”,这样的仪式我在汉族群体中从未见过,但它就像是“长辈不动筷全桌就不能吃饭”的规矩,庄重、不可亵渎。
食物让(维吾尔族)人懂得感恩。
在这片土地上,这一份感恩的心从不需要“吾日三省”之类的隆重和繁琐。库车人只是把库车大馕吃进了肚子里,并将一份生活态度保留在了眼神中。
或许是受地域局限性的约束,库车大馕的名气其实并没有(我认为应该达到的那个高度的)那么大,但从新疆“地理标志美食”的贡献角度讲,其名誉价值是非常高的,完全不会输给库尔勒香梨、阿克苏苹果、吐鲁番葡萄、天山雪莲、哈密瓜,以及和田玉……
查了查库车大馕的制作工艺,网上一搜一大堆,那么我在这里就不赘述了。之前的游记中咱们说过,旅行者的产出在于记录和分享,如果我的分享能对作为游客的你有所帮助,如果我的记录对边疆文化有哪怕一点点的弘扬价值,那么这篇游记就算是没白写了。
吃了库车馕,继续逛老城。我们下期接着聊库车的历史文化街区。
新疆旅行还在继续,下一篇文章预告:库车之旅。记得关注我,记得来看。
篇尾提示:我的游记都是“连续剧”,当前内容与前后文连起来看,感受会更完整。
我是大红姐姐,有声电台旅游频道主播,职业旅行玩家,专注小众玩法,分享冷门目的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