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你的目光放在眼前的50米,这是我很多年前在陈默的微博里看到的。
这是一句有震慑力的话,它一直潜藏在我的内心。
很多年前,杨锐和杨澜之间有一次访谈。
杨锐问杨澜:“如果有一段安静的时间,你会去做些什么?”
杨澜回答:“我没有什么安静的时刻。你的意思是说假如我有一段属于自己的安静时间?我会展望未来。
我不是那种喜欢回首往事的人。因为没有退路,你必须向前走。
所以如果我有一刻属于自己,我会想我真正想做什么,我是否在做我想做的事,我是否打算做我想做的事。还有,我想知道今年去哪里度假,我应该如何教育我的孩子,类似这样一个的一些事情。我非常欣赏罗伯特▪肯尼迪的一句名言:当我们回首往事的时候,我们总会问“为什么?”但是当我们探求未来的时候,我们会问“为什么不呢”。未来的生活充满着许许多多的可能性和潜在性。
她把自己低到尘埃里
我在《冬歌文苑》发表过作品,在群里认识了栗梅。
她说:2020年是她人生中进步最大的一年。
我问:如何取得如此大的进步?
她回答:把自己低到尘埃里。
昨天我看她的朋友圈,她正在画一幅国画。
她的配文是这样的:我现在就只想把家庭孩子照顾好,然后所有业余时间去研究怎么从西画转行国画,转型是个艰苦漫长的过程,需要付出时间和精力、克制自己各种欲望,所有与画和我家庭无关的事,我真不想知道、不想参与,知道的越多越累,还是单纯的傻傻的活着做自己最好。
我知道,这个愿意把自己低到尘埃里的“大脸猫”有着自己的生活智慧:把目光放在眼前的50米。
她在《以爱之名》写道:艰难的是既要工作,又要照顾孩子,身为主妇还要持家。经常恨不得把自己分成几瓣用都不够。
那篇在儿子润14岁生日之际写下的文字里,有深情的母爱和懂事、可爱的润。
我知道,她经营着一个叫“润童美术”的艺术学校,润和童分别是他两个儿子的名字。
把自己低到尘埃里,并不是放低了自己的姿态,而是一种生活的智慧。
因为,随着年岁的增长,我们越来越知道生活对于女性来说是一场家庭和工作的权衡。
把自己低到尘埃里,并不是一种妄自菲薄,而是关注当下,着手眼前。
把自己的姿态放得越低,对别人的期许越低。
把自己的姿态放得越低,关注点也落在了自身身上。
写作和育儿都是内求的过程
我写作是半路出家,也没有什么背景。其实,走了很多的弯路。
这是一个贩卖焦虑的时代,这是一个割粉丝韭菜的时代。
一会,有人说,给短视频编剧,有稿费。
一会,有人说,《今日头条》写微头条赚钱。
我就会把目光落在别人身上,看人家如何写,看人家如何如何布局。
其实,这样的关注并没有增强我的实力,而是容易看到自己的不足,觉得自己怎么都不行。
后来,我就告诉自己,不要学别人,你能写什么就写什么。
刘瑜说:当我把自己从“虎妈”的战车上拉下来的时候,我就获得了做母亲的自由。
我说:当我把自己从“阅读量和关注度”的战车上拉下来的时候,我就获得了写作的自由。
慈琪说:透过日常繁芜与琐碎,我们的文字应该直达生命的内核。只要生命还在跳动,每个人的体验从来都会如此美妙且与众不同,这不是外求的过程,而是沉浸于心的历程。
我会觉得育儿和写作都是一个内求的过程,不是一个外求的过程。
他们的相似之处都不是一时出成绩的,而是需要非常非常长的时间。
另外一个相似之处,就是如果你以一个外求的心态去做这个事情,这个事情很难按着一个良性的发展。
今天,我在听曾仕强的讲座,他说他有三个儿子都去学钢琴了,最后只有一个孩子是去读音乐学院的。
他说:小孩子要训练的不是技巧,而是音感,你从小让他听音感就好了,什么时候开始学,其实没有太大关系。
这使我想到,朱敬一谈到美术学习,他说,对孩子来说,审美学习永远比技巧学习重要,但几乎没几个家长知道这个简单的道理,所以国外街头画像永远是中国艺术家牛,饭店谈钢琴的也大多是华裔。
就在今天早晨,孩子一定要听完了《灵隐钟声》再去学校,我对他说:“我们一定要培养自己在音乐的爱好,因为在你忧伤的时候,它会给你带来力量。”
孩子说:“那悲伤的音乐呢?”
我说:“音乐是一种强烈的东西,悲伤的音乐并没有让你悲伤,而是释怀。”
我想,当孩子拿起耳机听一首自己喜欢的音乐,那么,他就把目光落在他自己的眼前50米,那么关注自身的他,情绪和运气也坏不到哪里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