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思辨——道冲而用之或不盈

作者: 瀚海侯 | 来源:发表于2017-09-24 23:43 被阅读89次

    “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

    【原文中关于“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这段内容有人认为与上下文不符合,应该移到第五十六章。我个人也觉得放这里不合适】

    每次读到这一段,我都会忍不住想:“是谁把原文里的‘盅‘字‘改成了‘冲’字?”

    通行本中写作: 道冲而用之或不盈。

    据传,帛书版《道德经》中的这一段写作: 道盅,而用之又弗盈也。

    一字之差,却引出了很多误会,现在最流行的解释是:大“道”无形无影,空虚无形,但其作用又是无穷无尽的。

    粗看之下,这种说法没有问题,而且似乎很有道理,毕竟我们都知道,老子所定义的“道”含义很广,我们几乎可以把这个世界上的一切存在都归于“道”的范畴。

    曾经跟朋友谈论“道”字,他说科学这个概念就不属于“道”,因为科学讲求的是实际,而“道”过于缥缈。

    当时的我哑口无言,之后我仔细的思考了一下,其实科学也是可以归类于“道”的,并且不止科学,这世界上的一切都可以划归于“道”的范畴。

    说起科学,我们不得不提到化学这一门学问。

    我们都知道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的一门学科。

    但是却很少有人知道,在古代,很多巫师或方士已经在利用“化学”这一门学问,比如青铜的制作,各种药物的混合、配比,炼制丹药等等。

    并且,化学里的各种元素本身就属于这天地的一部分,如果没有这天地,哪来的这些元素?

    而这天地是怎么形成的?按照老子的观点,天地的产生源自于“道”,没有“道”就没有这天地。

    所以将科学划归于“道”的范畴并没有什么错误。

    这样理解似乎使“道”这个概念显得更加虚无缥缈,同时更让我们觉得大“道”无形无影、空虚无形,但其作用又是无穷无尽的。

    这样一来,“道冲而用之或不盈”的意思似乎很明显。

    但是,不知道有没有朋友考虑过——“冲”和“盈”之间到底存在什么样的联系?

    什么是“冲”,什么是“盈”?

    我们先来看一下这两个字在字典中的含义。

    冲:从氵(水)从中,涌摇也。

    1、用水或酒浇注,水撞击。如:冲茶、冲剂、冲洗、冲荡。

    2、向上钻,直上。如:冲腾、冲入云霄。

    3、对着,向着。如:冲着太阳。

    4、通“盅”,空虚。如:冲室(虚室,空室)、冲寞(虚寂恬静)。

    5、破解不祥。如:冲喜。

    6、猛烈地撞击。如:冲力。冲突。

    盈:盛满容器。

    《说文》“盈,满器也”。意为“连续盛水直到溢出为止”。

    从字面上看,“冲”字属于动词,可以简单的理解成使某种东西,也就是说它并不代表空虚或者无穷无尽。

    并且,关于“冲”字的释义里,唯一跟空虚有关的注释是第4个解释,通“盅”。

    这又回到了起点,“冲”和“盅”的含义一样么?

    在我们的印象中它们是不一样的,那么我们再来看一下“盅”字的含义。

    盅:1、杯——没有把的小杯子。如酒盅、茶盅。

    2、【说文】器虛也。《老子》曰:道盅而用之。

    结合帛书本的内容,我们可以很明显的看出,“冲”字是后人篡改的,原文应该写作“盅”字。

    “盅”字代表器虚,意思是器皿中空,只有这样才可以盛东西。

    从字面上看,由于器皿中空,正如大道无形,所以我们可以使用大道,并且由于“道”的范围很广,所以我们根本使用不尽。

    这句话再次证实了大道无形,其作用无穷无尽。

    可是,“道盅,而用之又弗盈也”这句话当中的“盈”字并没有在以上的注解中出现。

    也许有人会说“不盈”或“弗盈”就是无穷无尽的意思。

    而事实上,“盈”字代表的是器满,或者说真正的“盈”指的是溢出,而不是无穷无尽。

    至少在汉字字典中“盈”字并不代表无穷无尽。

    既然如此,为什么要把“不盈”或“弗盈”理解成无穷无尽呢?

    很明显,这样理解是错误的。

    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不盈”或者“弗盈”代表的是不会溢出。

    什么样的情况下才不会溢出呢?

    当然是刚刚好的情况下!

    比如我们往杯子里倒水,少一分不够满杯,多一分就会溢出,也就是流出来了。

    只有刚刚好的情况下,才能算作是满杯,而这个刚刚好的满杯正好符合“盈”字器满这个概念。

    既然“不盈”在这里代表刚刚好,那么“盅”字在这一句里又应该理解成什么呢?

    “盅”是一种小的容器,是用来盛东西的。

    我们在这个小容器里盛放东西,却又不让里面的东西溢出来。

    这就需要一个度,我们可以理解成分寸,也可以理解成保持某种平衡状态。

    就是说我们要保证绝对的平衡、适度、中正……

    只有这样才可以“不盈”。

    这让我想起了河南方言里使用最多的一个字——中。

    什么是中?

    在汉语字典里,“中”字的含义如下:

    1、不偏不倚,正。(和四方、上下或两端距离同等的位置)如:中心、中央。

    2、【说文】中,和也。

    3、恰好合上。如:中选、中奖、中意(会意,满意)。

    4、内,里面。与“外”相对。如:心中(心里)、内中(里头)、家中、水中、队伍中。

    5、半数,中途。如:半中腰(中间)、中分(从中间分开)。

    而在河南方言里,“中”字代表够了,可以了,刚刚好。

    比如去朋友家,朋友给你倒水,河南人习惯性的会说:“中了,中了,再倒就多了。”

    或者别人求助,河南人答应的时候一般都会说:“中!”

    我之所以会引用河南的方言,是因为老子出生于周朝春秋时期陈国苦县厉乡曲仁里,也就是现在的河南鹿邑县太清宫镇。

    并且,在很多佛教、道教、以及师生之间,我们常常听到有师傅在教弟子时会往杯子里倒水,水溢出时弟子提醒说漫了、水流出来了等,然后师傅就会说出一番大道理。

    为什么他们都喜欢用杯子或“盅”一类的东西来教育弟子呢?

    (当然是因为杯子够小,弄个大缸也成,不过感觉用缸很……傻)

    其实到这个里,我们已经对原文有了一个很清楚的思路了。

    “盅而用之或不盈”这句话字面的意思就是:  我们往一个容器当中盛放东西的时候一般会保证它们不会溢出。

    引申一下,我认为这句话的含义是说:“用公平、公正、保持刚好不溢出这样的方法去处理问题才是正确的。”

    然后,我们套用我前面的文章中对于“道”字的解释,“道盅而用之或不盈”这句话的正确含义就出来了:  我们处理事情的时候要像往“盅”里盛放东西一样,保持刚刚好,这样才是处理问题的正确方法。

    说到“刚刚好”这个概念,河南人称作“中”,儒家学派称作“中庸”,科学的说法称作“平衡”。

    所以,看似简单的一个概念,它里面包含的信息量是庞大的,我们用“平衡”这个概念来举例:

    我们生存的地球本身就是一个平衡体,如果打破了这个平衡(比如食物链被破坏),会发生什么事?

    如果人与人相处的平衡被打破,会产生什么后果?

    宇宙中各个星球、星系之间存在某种平衡,如果这种平衡被打破(比如地球失去太阳的引力,其它星球也不再按照现有的轨道运行),又会有什么样的后果呢?

    所以,看似简单的“平衡”二字,却包含了这天地之间运行的至理。

    话说回来,太极图本身就是一个完美的平衡体。

    但是,平衡这个概念就像“道”一样,我们平时根本感觉不到它的存在,它总是似有似无,所以“湛兮,似或存。”

    “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

    这句话很多人都理解成: 我不知道它是谁的后代,大概是上帝的由来。

    “子”一般代表后代,在古代也代表对某些人的敬称。如老子、孔子、墨子等。

    在这里,我理解为来源。(其实这是谁家的孩子,本身也是在问他是哪儿来的。)

    “象帝”二字有人说是天帝、上帝,天帝本身存不存在我们不去管,我们先来看看“象”和“帝”两个字:

    “象”字我们都知道在这里代表的是现象的意思。

    “帝”字是帝王、至高无上的意思。古代称帝者都自封天子,所以帝字也代表天。

    那么“象帝”二字合起来就是天的现象,这样一来,最后一句话的意思就很明显了。

    我也不知道这种概念(或者也可以理解成规则、现象等,也就是老子所说的“道”)是什么时候产生的,大概是在这天地诞生之前吧。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道德思辨——道冲而用之或不盈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xfqe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