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18744788/cc0eb2a68a70c6ce.png)
只要心还在跳,就要努力学习。 ――张海迪。
1995年,张海迪出生在山东济南。她原本有着幸福快乐的童年。五岁那年,她患上了脊髓血管瘤,病情十分严重,以至于5年中做了3次大手术,脊板被摘去6块,最后高位截瘫。病魔使得原来天真活泼的张海迪只能天天躺在病床之上。 尽管过去的小伙伴已经来看她,给她讲学校里的事,但他一个人在屋子里的时间久了,仍然觉得心烦意乱。他想不明白,为什么命运对自己如此不公平。她越想越气,就把那些放在周围的玩具扔的到处都是。但是,当小海迪听到门开声的时候,就赶紧把东那些东西捡起来放在身边,因为她不想让妈妈伤心。她更不想把这份痛苦留给妈妈。 一天,小海迪终于抑制不住心中的渴望,就对妈妈说:“妈妈,我想上学!”听了她的话,妈妈哭了。她渴望知识,就说:“孩子,妈妈和爸爸会让你学到知识的!”妈妈开始请家庭老师来教她,但家里的经济条件不允许,妈妈变利用下班后的时间教她。 小海迪渴望知识,特别爱学习,但手术造成的助间神经痛经常把她折磨的死去活来。一次剧痛之后,他感到异常疲倦。妈妈说:“这些作业你明天再做完吧。”小海迪却郑重地说:“今日事今日毕!”妈妈感动地流下了泪水。小海迪明白,学习是自己的事,绝不能拖。但病魔却无情的,每当病痛难忍时,她就猛揪自己的辫子,以期用一种疼痛来代替另一种疼痛。渐渐地,她揪下来的头发都又能编成一条辫子了。 10岁时,小海迪开始写日记。她把每天的重要事情与感情都写下来,很好的锻炼了自己的写作能力。除了语文,小海迪对其他功课也非常用心,不肯浪费一点时间。她以顽强的意志,认真学习,用心对待每一句话,每一道题目。小海迪用几年时间,自学了小学和中学的全部课程,实现了“轮椅上的梦”。她没有愧对自己的童年,没有愧对那些美好的光阴。 1970年,张海迪全家被下放到山东聊城的莘县,开始了农村生活。她的善良、热情和乐观赢得了大家的喜欢,孩子们都愿意推她出去散步。一天,张海迪幸福的坐在木轮椅上,有孩子们轮流推着,来到了田野。她平生第一次看到青山绿水、 绿油油的麦田和弯曲的小路。“天地真大呀!”她由衷的感叹。孩子们推着轮椅飞跑,各种景物在海迪的眼前一晃而过。他的思绪像长了翅膀一样,随风飘向远方。这时,由于推的太快,木轮椅突然翻倒,张海迪摔在地上,胳膊都流血了,可她和还孩子们一起哈哈大笑。 农村的生活非常艰苦,大家都没有什么吃的。但谁家要是偶尔能吃上一点好东西(比如萝卜馅高粱米面的包子),都忘不了给张海迪带一些。张海迪把乡亲们给自己的爱铭刻在心。她时常想,自己能为大家做点什么呢?当她看到村里缺医少药,人们大病小病都得倒几十里外的卫生院治疗时,便产生了个想法:“我不能下地干活,但为什么不学着给人看病呢!”从此,她开始在黄暗的油灯下学习各种医学书籍,还托人买了体温计、听诊器和针灸用的银针。不久,她便成为了一为远近闻名的乡村医生。张海迪在不到三年的时间里为村民治病达一万余次,她的针灸技术尤其出名。由于经常靠在轮椅上给人看病,她的助间神经痛时时常发作。但是,为了治好更多人病人,张海迪始终一声不吭地坚持着。 她一边为人治病,一边自学英语。没有老师教,她就跟着收音机,没有语言环境,她就自己跟自己对话。据说,她家里的每一本英语书都被撕的只剩下封面和封底。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原来,张海迪知道,如果不一页一页的把书撕掉,自己就容易产生依赖性,学的很慢。于是,她发明了这种强化记忆的方法。 张海迪以惊人的毅力,克服了各种不利条件,数十年如一日坚持学习,终于自学成才。1981年12月,《人民日报》首次报道了张海迪的先进事迹。人们揪起了向张海迪学习的热潮。
![](https://img.haomeiwen.com/i18744788/f60318976342a96c.png)
![](https://img.haomeiwen.com/i18744788/55c57f5d5eb12e14.pn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