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四点看到晖哥留言,让写点东西。第一反应是想个什么理由婉拒一下吧,越来越觉得写出来的东西捉襟见肘。后来迷迷糊糊睡着,脑子里想起的是高中时,我们几个每天轮流写接力作文的事,文字和青春始终是心头所爱,于是拖着拖着还是决定把它们写下来。
主题叫做我们回归出生的地方,不喜欢说家乡,也不喜欢谈乡愁,在我看来最大的乡愁就是对食物的思念,无数次梦里都想着回家把小吃街横扫一遍。规定要写一个地点,为了不让自己太饿还是放弃了写小吃街的念头,最后决定写一下距离小吃街一百米的铁索桥。
铁索桥是一座没有铁索的桥,处在一个十字路口,距离我家三百米,也是上学的必经之路。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使它成为了多年以来最经典的碰面地点。
二十二岁以前,是朋友大过天,没有在铁索桥等过的朋友,就几乎不是真爱。在那里,等过围巾帽子手套口罩全副武装骑着车的石泡泡,等过一路带着酒窝傻笑着小跑过来的赵亚程,等过走得很努力却可能因为腿短而总是迟到的张希,等过笑起来眼睛眯成一条缝还要表现得优雅的高青,等过大冬天穿着假透肉打底裤的花花,等过跑得花枝乱颤的惠妈咪,等过风风火火恍恍惚惚的棉哥(不好意思好像总是棉哥等我)……(还有很多没经常等过的也是真爱啦~只是因为不顺路而已爱你们么么哒~)
也曾在铁索桥头等过一个少年。在加了滤镜的回忆里,冬天的清晨,氤氲的雾气笼罩着铁索桥,睡眼惺忪的我们在桥头约定见面,互相交换前一晚写下的信,然后一路走去学校。在早自习偷偷打开信,里面大概都是文学小青年的无聊抒情,写风景、谈理想。放学的时候,桥上有夕阳,背着书包一起走过,说要赶快回去看《鸭子侦探》。过了很多年,再见面已经如同见一个最普通的同学,回忆的场景也好像和现实脱节,很难说喜欢的到底是一个人还是一种感觉,但年少时在雾气中的桥头等他惺忪而来的场景,却永远成为了心里淡淡的美好。
初高中的时候,一句“六点五十铁索桥头”,该出现的人就会如约出现。一路聊作业、聊八卦、吐槽考试,走到教室都还不想停下来。两点一线的简单日子,竟然总有那么多废话好聊。起床后蒙蒙亮的早上,下晚自习后黑漆漆的晚上,我们都在这里汇合以及告别,说着最平常的“走”和“拜拜”。
到后来上大学,狐朋狗友们都天南海北地出去了,但一到寒暑假还是要天天约日日聊。大多数时候,回家后的第一次见面也依然发生在铁索桥头,陆陆续续地等着四方来的人,远远地看着谁胖了谁瘦了谁的新衣服好看了,再一起吐槽迟到最久的那一个,然后七嘴八舌地纠结着接下来该去哪里high。
再到工作后,一年大约一次的回家,有了微信有了群聊,一个实时位置共享可以在任何非标志性地方约定见面,已经很少会站在铁索桥头痴痴地等人了,也再没有过那种“应该快来了吧”——“怎么还不来”——“妈蛋到底还来不来啊”的心情了。又好像,连等人的耐心也逐渐失去了,两分钟一条微信,五分钟一个电话,你到哪儿了啊,还有多久到啊……
时间和地点总在发生着变化,但庆幸那些人却依然都还在,可以随时聊天,随时吐槽,随时诉苦,随时得瑟。友情这件事上,我能想到最好的日常,大概是很多年以后,站在铁索桥头,依然可以等来那些人,然后手牵手一起去跳广场舞呀么巴扎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