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散文
家乡的年俗

家乡的年俗

作者: 悠然日更 | 来源:发表于2020-03-19 21:11 被阅读0次
陕 西.2019

我的家乡在陕西,这是一座有名的古城,因为它久远的历史,所以陕西年俗古朴,春节带有地方色彩与乡土气息。

陕西过年时有许多风俗,其中最为突出的便是蒸馒头和扫舍。

腊月二十七到腊月二十九是关中人蒸馍的日子,每家每户都要蒸几笼馍馍,这是要一直吃到正月十五以后的。所以就流传着“正月十五以前不擀面”的民俗。

腊月末期,人们提前一天就准备起面。往面盆里倒入温水,掰开“酵子”,酵母菌被激活后,放入面粉使其发酵。把白萝卜、葱、蒜苗、猪肉、豆腐放在一起剁成沫,拌成馅料,另起锅炒好。把起好的面摊到案板上掺入面碱,用力揉,把它捏成一个个自己喜欢的“馍”的样子,放入锅蒸,馍就做好了。

一旦馍蒸好,每一家都会大度地赠与邻居,这也就是“宁穷一年,不穷一节”,是个讲究。

扫舍,也是有名的风俗。

把房间打扫干净后,把白缮土疙瘩放到热水盆里,等融化为糊状之后,就把盆子端到墙前,拿着抹布醮上泥水抹墙。抹完之后整个房子都焕然一新。

我在想,如果每年都这样抹,那墙不知道得有多厚。

虽然来到成都已四十多年,但婆婆爷爷还保留着一些陕西过年的风俗习惯。

除夕一大早,婆婆爷爷就开始忙了。他们又揉面,又切菜。把面做成了各种样子:有的像花,有的像猫,有的像天鹅……总之一个个浑白可爱。

我看见了直流口水,准备趁他们不注意偷吃一个。爷爷眼尖,发现了我的企图,忙喊:“傻孩子,还没蒸呢!快放下。”众人听了哈哈大笑,我只能缩回手,忍住馋,眼巴巴地望着,盼着。

而讲究的婆婆爷爷似乎根本体会不到我的焦急,还要用红糖当墨水在馍上写好吉利的字才让它们上了锅。

好不容易蒸好,出锅,热气腾腾的馍似乎对着人在笑,那么好看,使人想吃上千个。我一把抓起一个,顾不上烫,大口大口吃了起来。真香!

至于祭灶土、抹墙等风俗因为岁月的变化而逐渐消失了。

我想:其实,这些风俗都十分有趣,有了它们生活会更加丰富多彩,而现在的人忙着追求进步,却忘记了这些古朴的习俗。真是可惜。

真希望无论世界再怎么变化,这些有意思的风俗也不会改变。因为它们为人们带来了无穷的乐趣,它们是一代一代人对儿时的美好记忆。

相关文章

  • 家乡年俗

    爆竹声声辞旧岁,锣鼓阵阵迎新年,又是一年春节时。 春节历史悠久,从上古时代岁首祈年祭演变而。在传承发展中承载了丰厚...

  • 家乡的年俗

    我是客家人,我的老家——三明清流,是个山清水秀的地方。这里处处充满了我十分喜爱的客家风俗与美食——走街串巷...

  • 家乡的年俗

    年三十,吃年饭,贴春年 已是初一的晚上,感觉年过了一半,因为按我们农村的习俗,年三十和初一是...

  • 家乡的年俗

    我的家乡在陕西,这是一座有名的古城,因为它久远的历史,所以陕西年俗古朴,春节带有地方色彩与乡土气息。 陕西过年时有...

  • 家乡的年俗

    五里一个乡俗,十里一个地方。汉民族人过春节除了共性外,还有其鲜明的个性,这些“个性”因地域的不同而不同。我...

  • 家乡的年俗

    今天小米的语文老师布置了一篇作文,根据老舍《北京的春节》仿写一篇自己过春节的文章,勾起了我对童年家乡年俗的回忆。 ...

  • 家乡的年俗

    随着年龄的增长,过年的习俗并未改变,却总觉得年味越来越淡。...

  • 年俗:赛大鹅

    年,很重要。年俗,要传承。 我的家乡有个年俗,赛大鹅,甚是喜庆。离开家乡岁月已久,乡土的味道已有些生疏,乡音有时也...

  • 我的家乡年俗趣事

    我的家乡在东北吉林一个偏僻的小山村,虽然距离城市很远,但是,每到春节来临,这里的年味,却比城里要浓郁的多。 年的象...

  • 家乡年俗之拜年

    在我的家乡,除夕和大年初一无疑是整个春节期间最重要的两个时间点。它们是旧年的年尾,又是新年的年头,人们寄予这样的日...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家乡的年俗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pkry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