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隔734天后,牵动万千国人心的章莹颖案,终于真相大白。
犯罪嫌疑人克里斯滕森,于当地时间6月12日,也就是开庭当天,主动坦白作案事实,并披露了作案过程的细节。
2017年6月,章莹颖急着去租房地点签约,但错过了公共汽车,此时克里斯滕森假扮成卧底警官,说服善良的章莹颖上车,说要把她送到目的地,却将其绑架回公寓。
在公寓中,克里斯滕森强暴了章莹颖,又在浴缸中刺伤了她,使用棒球棍打破其头部,掐其喉管约10分钟令其窒息。
接着,克里斯滕森拿刀砍下了章莹颖的头,最后抛尸他处。
整个过程中,章莹颖不断反抗、挣扎,试图逃命,最后都无济于事。
很难想象,在被侵害的这段时间里,章莹颖遭受了多大的折磨;在生命的最后关头,她又是多么绝望和痛苦!
虽然随着社会越来越发达,警察机构、司法制度、安全专家都在努力保护我们的安全,但你不得不承认,社会中总有一些阴暗的角落,隐藏着一些野兽,正在虎视眈眈地看着我们。
在这漫长的一生中,我们没办法随时随地都能找到别人的帮助,很多时候只能靠自己来预测和规避。
那么,坏人到底潜伏在何处?如何识别危险和坏人?被人骚扰、纠缠我们又应该如何逃脱?
书单君今天推荐的这本《恐惧给你的礼物》,或许能在危急时刻救你一命。
这本书的作者是加文·德·贝克尔,世界著名的危险预测专家,曾担任布什、克林顿和里根总统的安全顾问,还为麦当娜、汤姆·汉克斯等明星提供暴力预测服务。
在这本书中,贝克尔提出了一个观点:请相信你的直觉。当一个人感到恐惧时,一定是直觉捕捉到了身边的危险,此时相信你的直觉,接纳恐惧,并听从恐惧的引导,你才能采取最有利的对策。
关键时刻,直觉比逻辑更有用
去年的“空姐打车遇害案”大家还记得吗?
2018年5月,21岁空姐李某在执行完飞行任务后,乘坐滴滴顺风车返回郑州市区,最后惨遭司机杀害。
其实在车上,李某已经觉得有点不对劲,当时她给自己的室友发了微信:“(司机)是个变态,说我长得特别美,特别想亲我一口。”
室友察觉到危险,劝她假装给“老公”打电话,希望司机能够知难而退、尽快收手,实在不行就想办法下车。
过了一段时间,室友不放心,再次拨打李某的电话,却听见电话那端,李某说了三句“没事了”之后,电话就被挂断。
没想到,这竟然是亲友们最后一次听到李某的声音。
我们现在已经无法得知,如果李某在察觉到司机的不对劲后及时下车,能否阻止悲剧的发生,但唯一能确定的是,李某的直觉当时已经给她敲响了警钟,但她可能忽视了这一点。
在《恐惧给你的礼物》中,贝克尔也讲了一个类似的案例。
受害者凯莉在购物回家后,拿着一大堆东西,手里的购物袋裂开,一堆罐头掉了出来,有一个看起来很友善的年轻人一边从楼下跑上来,一边说:“我捡到了,我拿给你。”
从这个男人说话的那一刻起,凯莉就觉得有什么地方不对劲,但没等她多想,这个年轻人就来到了面前,说要帮她拿点东西。
凯莉有点犹豫,那个年轻人就一边伸手去拉凯莉的袋子,一边劝说着,凯莉拽着袋子,但片刻之后就松手了。
在那时候,那个年轻人看起来很友善,只是想帮一下忙,但凯莉还是觉得有些地方不对劲,但也说不清楚到底是哪里不对。
看着那年轻人彬彬有礼的样子,凯莉反而觉得是自己多疑,她不想成为一个误解别人好意的人。
等他们走到凯莉的公寓门口,凯莉准备开门,说着“接下来就不麻烦你了”,暗示他把东西还给自己。
但年轻人拒绝了:“我可不想东西再撒一次,我放下东西就走。”
凯莉迟疑了一下,还是让他进了房间。
后来才知道,她在遇见这个看似友善的年轻人之后,之所以一次又一次地感到不对劲,完全是因为直觉在不断发出报警信号。
然而,她一次又一次地屏蔽掉直觉。结果,年轻人一进入公寓,就用枪指着凯莉的头,然后强暴了她,对她进行了长达3小时的折磨。
假如凯莉能听从自己的直觉,抓住哪怕一点异样的感觉,坚决地拒绝掉那名男子,可能悲剧就不会发生了。
事后,那男人穿好衣服,关上了窗,对凯莉说:“我马上要走了,你不用那么害怕,我保证不会再伤害你。”
不幸之中的幸运是,凯莉这一次捕捉到了危险信息,直觉告诉她,自己可能要被灭口了。尽管她不知道自己的判断从何而起,但真切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战栗和恐惧。
于是,在这个男人走出卧室的一瞬间,凯莉拽起床单裹住自己,悄无声息地跟了出去,那男人走进厨房,她则飞快地穿过客厅,走出公寓,直接走进她对门邻居的公寓(她知道对门邻居经常不锁门),然后马上锁紧大门、报警,这才得救。
事后,凯莉回忆起这段经历:
“我的理智已经失去了身体的控制,我什么也没做,只在直觉的指引下穿过了大厅。”
贝克尔解释,凯莉经历的是真正意义上的、关乎生死的恐惧,这种强大的恐惧,让她在直觉的指引下保护了自己,免遭不测。
在贝克尔看来,凯莉靠自己的直觉捡回了一条命,我们也可以利用直觉来保护自己,这是我们面对危险时自我保护的最佳“武器”。
很多人对直觉存有某种偏见,特别是现代社会更看重“逻辑”、“成熟”,如果你说自己靠直觉做事,总会被人觉得“情绪化”、“不合常理”。
但实际上,每个人都或多或少地依靠直觉在生活:
在运动场上,运动员来不及经过大脑思考,经常下意识地做出反应;
一对男女在聚会中一见钟情,他们也不知道原因是什么,反正就认定了对方是自己的最爱;
甚至,当你走进一个会议现场,哪怕你不知道双方之前曾产生过冲突,你也能立刻感觉到气氛很严肃,就不敢出声了。
人的直觉,其实就是动物的本能性,它不是一种玄学,而是千百年来进化而成的对自然界的感知方式,如果没有这种感觉,人类在面对野外种种危险时早就灭绝了。
贝克尔说,“思考是走,直觉是飞”。
我们平常通过思考来感知生活,看到事物—分析推理—得出结论,就像走路一样,一环扣一环。
但直觉依靠感觉,就像飞行一样,让你直达本质。
用心理咨询师武志红的话来说:“直觉是纯粹的感觉,即放下经验和预判,纯粹去感知事物的存在。”
哪怕我们到了文明社会,远离野外,但我们通过直觉感知危险的能力依然存在, 哪怕危险来得再突然,也不会毫无预兆,每次我们置身险地,直觉都会发出预警信号。
一旦我们感到恐惧,一定是直觉铺捉到了身边的危险,如果我们能及时察觉和相信那些信号,就能让自己从危险中脱身。
正如贝克尔强调的:“相信你的直觉,答案就在其中。”
否定直觉,和主动配合攻击者没有区别
贝克尔曾和不少受害者谈话,让他们复述案件的经过,大部分受害者都能说出事发前出现的一些不对劲的细节:
“天气那么热,他却穿得那么厚,很有可能是用衣服来藏枪”;
“她后退了几步,其实不是让步,而是决定开枪了”;
“店员看上去很恐慌,这是我以前从没见到过的”……
然后,受害者往往就会说:“假如我当时能留意到这些细节,或许就不会发生这种事了。”
每当此时,贝克尔就会告诉受害者:
“你不是没留意到,你完全留意到了,否则你现在根本不可能回忆起来,关键是,这些细节曾经在你的大脑出现过,你却选择了忽视,直到现在才懂得这些细节的重要。”
贝克尔说,直觉虽然作用强大,但如果你否认它,再强大的直觉也无法给你提供帮助。
为此,贝克尔提出了一个概念,叫做“想法的灌木丛”。
很多人并不喜欢恐惧的感觉,因为你体会到恐惧,也意味着体会到自己的无能与脆弱。
所以,很多人在面对自己恐惧的感觉时,第一时间并不是去感知、接纳,而是找借口否定自己的恐惧,这就是掉进了“想法的灌木丛”——
“我不会偏巧那么倒霉”、“他看起来不像坏人”、“可能是我想多了”,人们总会让这些说辞来否定自己的直觉,这和主动配合攻击者没有什么两样。
正如贝克尔所说的:
“90%以上的危险,都发生在最平淡无奇的日子、我们会放心前往的场合,可就是那一回,碍于经验、情面或自信,成了恶性事件的主角。”
为此,贝克尔提醒大家,如果你感到非常恐惧,那么直觉在两方面是绝对正确的:
直觉一定是对某种迹象的反馈;
直觉一定是衷心为你着想的。
一定要相信,如果心中敲响警钟,这意味着一定有值得你注意的地方,必须及时作出反应。
哪怕事后证明危险并不存在,我们也没什么损失,反而获得一次培养直觉的训练,最重要的是,你不要否认自己的直觉。
那么,有人或许会问了,我怎么觉得自己直觉一点都不准,那该怎么办?
贝克尔指出,运用直觉的关键在于,你要先分清“恐惧”和“担忧”。
很多人总觉得,自己必须每时每刻保持高度的警惕,才能保证安全。但贝克尔认为,每天都像惊弓之鸟一样,总是紧绷着神经,反而会让我们逐渐变得麻木,遇到真正的危险反而没办法敏感起来。
真正的恐惧,往往有三个特点:
第一,你能察觉到具体的危险信号。
关于生命安全的直觉并不会无缘无故报警,除非有一些细节引起了你的注意,就像上面一些受害者察觉到了“店员显得很紧张”、“天气那么热他却穿得那么厚”。
如果你并没有察觉到什么危险的信号,那往往不是本能的恐惧,而是担忧,是你自己的心理恐慌。
第二,恐惧只出现在危险迫近时,并和痛苦和死亡有关。
真正的恐惧,是一种求生信号,只在危险临近时出声。
第三,恐惧能让你迸发巨大的能量。
哪怕是最强烈的担忧,也无法让你像上面例子的凯莉那样,悄然尾随着可能杀你的人走出大厅,但真正的恐惧却能激发你的能量。
总而言之,培养直觉的第一步,就是要把自己从日常的担忧中摆脱出来,保持一颗平常心,当你的生命受到威胁,你的直觉会本能地给你提醒,接纳它就好。
愿世界没有犯罪
所有人都能被温柔以待
除了讲直觉,贝克尔在《恐惧给你的礼物》中详细讲了在各种常见的危险情境中,我们应该如何保护自己。
例如,面对那些对我们纠缠不休的“骚扰者”,贝克尔的建议是:一开始就要明确、直接拒绝他们,然后绝对地不加理睬,注意不要发好人牌。
因为骚扰者真正想得到的,是你对他们的关注,如果你回应了他,哪怕是斥责和反击,骚扰者也会觉得自己的纠缠达到了目的,以后会继续纠缠你。
他还揭露了危险分子最爱用的几招:
强拉关系,明明不熟却要和你拉近距离;
大摆“迷魂阵”,以好人的形象示人;
“放高利贷”,故意帮你,让你欠了他的人情,最后难以拒绝他的过分请求
……
总而言之,贝克尔作为一个资深的安全专家,这次是站在一个坏人的角度去分析问题,揭示了犯罪者的心理和我们能够采取的措施。
因此,这本书也被称为“现代生活必备的自我生存手册”,适合大家仔细阅读。
要知道,哪怕法律再完善,也不代表坏人不存在。我们能做的就是知道如何保护自己,这并不是对罪犯的妥协和退让,更不是对受害者的指责,而是对自己安全的重视。
这个世界依然没办法完美到消灭一切犯罪,我们能做的就是尽可能保护好自己,不要受到伤害。
来源:书单 | 唐一 编辑 | 黑羊图源 | 图片来源于网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