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件事让我心里很不舒服。
该怎么定义她呢?就说是一个朋友吧,她已经工作了,而我还在读大学,平时交流很少,加了微信,但基本没有交流。前些天她找我借钱,200,我没多问给她转了过去,她说她15号发工资,发了就还我,我说好。
前几天我发了条微信过去,她一直到今天都没有回我。
200其实并不多,但我自己也只是个学生党,我的钱都是爸妈给的,暂时没有至少也要说一声,不回消息算怎么回事!我其实生气。
借钱这种事吧,也不是说谁借我都会毫不犹豫就答应,但我都会有一去无回的准备,是不相信,也是习惯了万事周全。
有人说过我傻,但我觉得,虽说不能作死地去用金钱考验人性,但在我能接受的范围内用钱去过滤掉人际关系中的一些人,我觉得很值。
如果只是一个普通朋友,我发消息他不会,那我直接拉黑就好了,或许以后见面会打个招呼,但都是心照不宣地客套。
可偏偏是她。
她是我的小学同学,在那个还没有“闺蜜”这个词汇出现的年代,她被冠以我最好的朋友。
其实我小时候,孤僻不善交流,自卑又胆小,也只有她和我玩。那个时候啊,我们虽不是形影不离,但是那种别人一提起其中一个立马就会有人想到另一个的关系,是我的父母知道她,她的父母也知道我。
只怪那段感情太纯粹,变成这样多让我难堪。
现在回忆起来,喜欢独处的我,跟她已是最接近闺蜜那种模式的感情。其实从小我们也没有整天黏在一起,但那种感觉,就像我们是彼此的唯一。
从初中我和她就分开了,那之后其实联系很少,我从来不是会打理关系的人,她……也并不擅长。我们甚至一个学期都不会联系一次,但总是固执地不肯彻底断了联系,总试探着想要回到从前那样。
从初中开始,我能感觉她变化很大,我有问过,她没有多说,我便没揪着不放。我从来秉持的都是“你不说,我不问”。
其实她出去工作之后,我这种感觉更甚。我们之间不只是没了共同话题,我们隔了太多,只是总不肯撒手。
真的很羡慕别人有那种从小玩到大的朋友。室友说她的妈妈和她闺蜜的妈妈是闺蜜,有点绕,但实在让我眼红。能持续这么久的友谊,实在太难得,也实在太珍贵。
我会想如果那个人不是她而是我刚认识没多久的朋友就好了,我就可以直接把他删掉然后再也不想起他,可偏偏是那个从我六岁开始一直在身边陪伴了我整整六年的人啊。
其实小孩子的友谊并没什么讲究,也没有想象中那么深刻的意义,是我们自己把它看得太重,毕竟长大之后再没有过那么单纯的感情。换句话说,小时候的那个人,可能是他,也可能会是别人,他其实没那么重要,我们记得的只是那段让我们珍视的纯美时光。
是我不应该紧拽着不放,才让那美好的回忆蒙尘,现在放手,也还不晚。
简宝玉日更打卡第25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