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Buddy Training Summary

Buddy Training Summary

作者: Teresa_Shen | 来源:发表于2017-06-13 11:17 被阅读116次

    Buddy是什么

    buddy vs buddee
    ThoughtWorks会为每一位新加入的同事(可以是senior,可以是junior)安排一位buddy,来帮助ta(buddee)度过为期6个月的试用期。在这个过程中会向ta介绍公司的基本概况,文化,工作方式等等,并解答ta的任何问题,作为ta和外界沟通的桥梁,在这一过程中不断观察ta的各个维度,收集ta的反馈并向ta传达他人对ta的反馈,帮助ta制定阶段性的计划并定期review执行情况予以调整。

    总之就是竭尽全力帮助buddee顺利度过试用期。
    在去年已经在做新同事的buddy,但是在做的过程中会发现,develop others是一个很复杂的事情,并不是“我自己怎么做,就能正确的指导别人怎么做”这么简单。

    1. 如何定义哪些维度需要关注
    • 如何考察那些需要关注的维度
    • 如何根据个人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
    • 如何发现risk
    • 如何应对risk
    • 如何建立同buddee之间的信任
    • 如何建立和buddee良好的沟通
    • 如何在沟通中进行正向输入

    以上问题在我带buddee时会不断的问自己,4期的课程中对第1,2,5,7,8点都有直接的讲解,且第4,5,7点都能够借鉴。

    培训内容:如何成为新同事的好buddy
    时长:4*1.5h
    课程安排

    • buddy 程序的基本概念介绍
    • 练习如何绘制概念图
    • 练习如何绘制Tasking图
    • 反馈及倾听

    第一课 buddy 程序的基本概念介绍

    写过一篇详细的文章详见:http://www.jianshu.com/p/281e1bcfef5f

    第二课 练习绘制概念图

    概念图:解释如下(来自维基百科),下图🌰是解释什么是概念图的一个概念图~

    概念图(concept map)是呈现概念间关系的图解(diagram)。在概念图中,由方形及标签表示概念,如“狗”和“动物”等等。概念间的关系则以含有连接词的箭头线段连结,箭头的方向表示往下发展的层次。这些连接词会像是:“引发”、“导致”、“需要”、“提供”等等。
    概念图绘制(concept mapping)则是指一种以概念图为表现手段,将概念之间的关系视觉化表示的技术。

    image.png

    为什么要在buddy培训中讲解如何绘制概念图?
    概念图本身适合用于传达复杂的概念,在第一课中有一个部分是讲解如何对关注的维度进行可视化,概念图就是用来可视化对概念理解,举一个🌰~你可以让你的buddee画一个概念图来反映ta对面向对象的理解。。。
    要想review别人的图,首先需要自己掌握它的绘制方法,我们这些听课的人被要求在课前各自画一个概念图解释什么是http,之后在课上4个人为一组一张图一张图的过,找出明显的错误或者疏漏再予以修改。
    然后会发现同一个概念每个人画出的概念图在结构上会有很大的区别,没有什么对错之分,概念图反映了不同人的不同思维模式,每个人会按照自己思考的习惯,深度优先也好广度优先也好,唯一的要求就是没有遗漏概念,或者出现错误的概念关系连接。
    我们在和buddee一起制定学习计划的时候,必然会有概念上的学习,我建议在review buddee绘制的概念图之前,自己也绘制一份,绘制的时候不要参考任何相关资料,凭借自己的理解先画,画的过程中往往会发现本来以为自己很清楚的概念很可能也存在着知识盲点,是一个很好的自我检查方式,毕竟在检查别之前先检查自己是很重要滴。

    第三课 练习绘制Tasking图

    Tasking图是在动手实现某个需求之前,先将相对较大的需求拆分成task,每一个task的粒度为一个方法,每一个方法的大小为15mins之内能够完成,图中需要写明方法之间的调用顺序依赖关系,每个方法的具体输入的参数和输出的返回值,所有数据必须有迹可循,图中方法和变量的命名就是将来实现程序的方法和变量的命名。
    (ps:并不是只有dev才能画Tasking图,qa,ba,ux同样可以,并不受技术背景限制。)
    画Tasking图的关键是脱离自己熟悉的语言和技术栈,结构设计和合适的粒度划分更为重要,以我自己为🌰,由于最近一直使用的技术栈,实现中包含很多(邪恶的)属性的动态添加,所以在某种程度上senior的人比junior的人更容易受到已有习惯的影响。
    一次workshop并不能完全掌握Tasking图的画法,这个东西需要刻意练习,不停的划分手中的工作,画完严格按照图来实现,不断通过实现代码来进行验证和修改,在这个过程中来提升对任务的拆分能力。

    第四课 倾听和反馈

    这节课讨论了在技术上如何同对方建立信任和良好的沟通。
    沟通是一门技术活(之所以不说成艺术是因为我不善于处理艺术...),既然是技术就有可以参照执行的方法论。

    认知:DIE模型
    Description 描述
    Interpretation 解读
    Evaluation 判断

    对事物的认知基于以上三个要素,可以看出认知非常主观,我们常常说自己对某个事物的评价是客观的,但其实都是基于我们自己的主观看法进行解读和得出判断,人很难脱离出自己的经验,情感和先验知识,但是feedback(反馈)要求我们要尽量客观,于是有了feedback的SBI模型。

    反馈:SBI模型
    Situation 在什么情况下
    Behavior 观察到的行为
    Impact 造成的影响
    Reflection 反思(可选项)

    技术上学习如何沟通在我看来第一点就是避免先入为主,所有反馈要基于对事实的观察,在任何情况下不要急于下结论。
    “ta特别不认真连作业都没写”和“在这个时间节点ta还没提交作业”是完全不同的。
    急于下结论会阻隔和对方的正向沟通,一旦下了结论就很难接受对方实际情况可能和自己得出结论不同,一旦对方发现你已经先入为主ta也会大概率开启防御心里,信任建立告吹,此时的沟通即便不是火药味十足,也基本上很难谈到点子上,基本上就可能陷入一种打太极的套路中去,表现型就是对方给到的反应基本上将类似于“都挺好的”,“没什么问题”,“就是最近有点忙我下来会看的”。

    已经知道了第一大忌之后不代表能在沟通中良好的表现出这一中心思想,胡老师推荐了一本书《非暴力沟通》,其中提到

    非暴力沟通的四个要素:1、观察;2、感受;3、需要;4、请求。

    对话很多时候不是一开始就能直奔主题一针见血的,在信任还没建立起来时,会发现我们认为的理所应当的高效,客观,有建设性的反馈很难开始,尤其对于新加入的同事,如果ta是一个junior的毕业生,可能会有害羞、胆怯、对未知的恐惧等大多数新人会有的concern,如果ta是一个很多年经验的senior的同事,可能之前的工作环境的沟通文化会使得ta习惯保留自己的意见。
    所以当我们作为反馈提出方时,需要先表达出做反馈是为了帮助他更好地适应新环境,了解ta的想法,而不是以在高地去审视ta,更不会因为ta提出了不同的想法而做出什么伤害ta的事。明确了反馈目的之后需要尝试引导(沟通的技术就很重要了)对方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感受,在过程中可以打断,通过互动提问的方式使得对方感受到我们确实在听同时也在认真思考。

    • 作为倾听者时可以用“我观察到你刚刚说到。。。”,“。。。是否使你感受到。。。”,“你需要的是不是。。。”,“你希望我能如何帮助你。。。”这样的方式。
    • 而作为反馈提出方,可以用“我观察到你在。。。的时候做了。。。”,“这使我感受到。。。”,“我想要。。。”,“你可不可以。。。”的方式。

    这种明确上下文的沟通方式串联了以上的四要素,使得沟通不再是下意识的反应,而是基于观察的事实,体会自己内心的感受,明确感受是源于自己内心的哪些需要,为了满足具体的内心需求需要提出怎样的请求。
    当然书中的内容不止这些,里一个flag后面要自己读一下这本书~

    方法论和实践方式明确之后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刻意练习,不断地跟人沟通,练习倾听和反馈,并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地收集反馈和修正,所以说这还是一个技术活。

    小结

    四节课过后最后想明确一点就是技(tao)术(lu)只是建立良好沟通的方法论,促使我们学习这么多沟通技巧的内因最终还是会回归到真诚,我们真诚的希望能够帮助buddee度过6个月的试用期,在期间能够与ta建立信任,让ta能放下防御告诉我们内心真实的想法,担忧,顾虑,帮他解决或者提供帮助,不因为自己技术上的失误或者错误给ta带来不好的经历和体验,希望我未来的buddee能够在这一过程中也不断的给我提出反馈和意见,让我知道ta需要什么,我还能如何怎样做得更好,通过跟ta的互动提升自己develop others的能力,也帮助ta成为和他人进行良好地沟通未来成为一个能够develop others的伙伴。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Buddy Training Summary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xplq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