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诗人顾况一生仕途平平,却是一身傲骨道风。进士及第时,顾况已经33岁,年龄偏大,在古代属人到中年。但他的诗却写得极好,皇甫湜《顾况诗集序》称其“偏于逸歌长句,骏发踔厉,往往若穿天心,出月胁,意外惊人语,非寻常所能及”。宋·严羽《沧浪诗话·诗评》云:“顾况诗多在元、白之上,稍有盛唐风骨处。”在那个诗言志的时代,诗写得让人赞赏,便不愁仕途无人垂青。
韩滉为润州刺史、镇海军节度使时,即召顾况为幕府判官。贞元三年,得益于李泌荐引,顾况入朝担任著作佐郎。此皆拜诗所赐。然而成也由诗败也由诗。李泌一去,他便被贬为饶州司户参军。原因是“傲毁朝列”。皇甫湜说他“不能慕顺,为众所排”。从他的一首名诗《海鸥咏 》大致可以看出他的倨傲与不屑:
万里飞来为客鸟,曾蒙丹凤借枝柯。
一朝凤去梧桐死,满目鸱鸢奈尔何。
意思是说:海鸥从万里之外飞来作客。承蒙丹凤援引,栖息于梧桐枝上。突然一日丹凤离去,梧桐老死,处处都是鸢鸟猫头鹰,如之奈何!
当朝者一琢磨,原来自己在顾况眼中不过是猫头鹰之流,自然不会放过顾况,诋毁后加以贬谪。
虽然只做到从六品的著作郎,但顾况因为诗名远扬,一直倒是跟朝廷政要相好唱和,仕途并未有太多的跌宕沉浮。自从六品的著作郎贬到没品的饶洲司户参军,似乎也算不上大起大落。这一贬倒是成就了他。自此他看淡名利,一心向道,“世事休相扰,浮名任一边。”“世间无事不虚空”,贞元十年,看透世事的顾况弃官入道,归隐茅山,自号华阳真逸。韦夏卿诗《送顾况归茅山》:“圣代为迁客,虚皇作近臣。法尊称大洞,学浅忝初真。鸾凤文章丽,烟霞翰墨新。羡君寻句曲,白鹄是三神。”正是顾况皈依大道的见证。
隐居后,顾况筑庐安居,纵情山水,修道写诗,直至九十岁善终,人生堪称完美。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