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资治通鉴熊逸版第二辑》:古时只有皇帝读,现在建议人手一套!

《资治通鉴熊逸版第二辑》:古时只有皇帝读,现在建议人手一套!

作者: 徐亿亿 | 来源:发表于2022-12-21 15:27 被阅读0次

    我以为我这辈子都不一定会去读《资治通鉴》,因为我怕读不懂,但是接触到熊逸版的《资治通鉴》,我居然发现能看懂,于是我也加入了“读史马拉松”的队伍。

    当然我说的能看懂,这个仅限于字面上的看懂,有人说《资治通鉴》是“厚黑权谋心术”,又有人说它是”职场升职的必读书目“,我应该还理解不到那个层面。

    在《资治通鉴熊逸版·第一辑》走红之后,又迎来了《资治通鉴熊逸版·第2辑》,内容涵盖周记三、周记四、周记五,和秦纪一、秦纪二,带大家了解战国诸侯的土崩瓦解与大秦帝国的崛起。

    在这一辑里,齐宣王、楚怀王、屈原、赵武灵王、芈八子、廉颇、蔺相如、吕不韦,还有战国四公子都将一一悉数登场。

    熊逸用通俗易懂的方式带我们走进了这部鸿篇巨著,而且还能贯穿古今,从社会、文化、管理学等多维度进行立体化剖析。

    从标题到内容都很符合我们现代人的阅读兴趣,比如周记三里写“高手怎样在权利暗战中谋篇布局”、“为什么说替罪羊是一种政治智慧”、“小人物如何左右大人物的命运”等等,这些标题都吸引人的注意。

    再比如他写“古代妇女是怎么加夜班的”这一章节中,我读着就觉得蛮有意思的。按说在古代社会,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天黑之后各回各家,怎么会聚集起来过夜生活呢?这也并非是一些达官显贵的人,而是普通的民间少女。她们到底去干什么呢?

    这是一个民俗学问题。司马迁早就发现了这个故事的不合理,所以在把这段内容采入《史记》时,说女人们聚集在一起,说在织布。

    为什么大家要在晚上一起织布们?原来是这样:有些女人白天各自在家,借助自然光工作,到了晚上,没有自然光,只能借助烛光。但当时的烛可不便宜,如果家家户户晚上都点烛,费用实在吃不消,所以大家聚集在一处公共空间,共享烛光,这是最经济最划算的办法。

    共享经济,两千多年前就已经有了。

    这并不意味着织布需要分工协作,大家虽然聚集在一起干活,仍是各做各的活计。

    战国时期所谓的“烛”,不是蜡烛,而是火炬。蜡烛要到汉朝才出现,而且是外国进贡来的奢侈品。别说“江上处女”了,就是王侯将相,用起来也会心疼。

    战国年间,火炬也是相当值钱的物件,贫家女置办不起,晚上织布时就要蹭别人的烛光。而晚上织布既然是一种集体活动,烛的费用就要一起承担。有的贫家女既不带烛,也不凑份子,别人自然不愿意长期被她白蹭。

    但无论如何,夜绩都属于汉朝百姓的日常生活。那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夜绩为什么要在冬天呢?

    原因很简单:冬天昼短夜长,白天的时间实在不够用,只能夜以继日。显然996也并不是今天才有的。

    读完怎么说?就特别涨知识。这一套有若干知识点供我去慢慢品读,可以当作枕边书,每天看一点。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资治通鉴熊逸版第二辑》:古时只有皇帝读,现在建议人手一套!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ybpq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