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一世的牵挂
寻找教育的乌托邦(三)——成长期2

寻找教育的乌托邦(三)——成长期2

作者: 谢艾贤_ | 来源:发表于2018-12-30 22:58 被阅读5次

    小清姐姐离开后,我真的扛起了重任,那个不善言辞的我,开始去跟家长交流,从最初的只聊孩子的课堂表现,到后来能为家长的育儿问题出谋划策,这真的是我的一大突破,原来不善言辞似乎只是我给自己贴了多年的标签而已,面对自己薄弱的一面,勇敢地跨出去,也许就真的能突破。

    从中我也发现与家长聊天是最能提升专业知识的,为了能得到家长的认可和信赖,你会去看更多书籍,去实践书里的理论,然后把事实呈现给家长。这就像一个循环,孩子——理论——再回到孩子——最后把你的经验分享给家长,这不仅会让家长信服,会让你成长,还会让你更加了解孩子,也会促使你学会观察孩子。

    我突飞猛进地成长着,三年后,成了那里的金牌老师,独挡一面。孩子的喜爱、家长的认可、领导的赏识,让我变得从未有过的自信。

    而就在这时,那个刚毕业的女孩——竹子,也初露锋芒。我们同住一个宿舍,可却没能形成与小清那样的关系。

    我没有小清那样的度量,我总忍不住拿自己是长辈的心思去看待竹子,是因为我发现,这个小妹妹,她蕴藏的能力比我强,而我如此害怕,害怕她的光华盖过我。这就像一个长久饥饿的孩子,突然得到了食物,此时的她不仅会紧抓自己所拥有的,而且会变得非常警惕,担心自己所获得的会被夺走。

    所以那时我的所有努力似乎都还放在自己的需求上——获得他人的认可。现在想来,那样的档口,其实很容易走偏的。好在自己对生命的成长一直怀着最初的渴望,我关注自己的生命,继而也同样关注孩子的生命。于是在各种冲突中,我朝着内在走去。

    对竹子能力的嫉妒在当时来说是最令我印象深刻的,她不仅有着青春的美丽与活力,而且还拥有很多创意的点子,她能够主持一场活动,还会策划、编辑,她拥有的这些是我可望而不可即的。

    被嫉妒缠绕的心,让我及其难受,无论我如何驱赶,它就是咬住不放。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和儿童心理专家孙瑞雪说:很多成人追求真善美,但这过程很艰难,他们的大部分时间都在自我挣扎中度过,一生成为生活的苦行者。但一名儿童如果在零到六岁形成了健全的品格,向善就成了他的自然内驱力,他一生就是为了不断完善自己。


    是的,自我挣扎,似乎我一直都处于这种状态,内心非常煎熬。于是,我思考,如果一个儿童在童年成长得好就可以在成年减少内耗,我们为什么不用心用力去关注儿童?(但也因为这种心理,让我容易陷于焦虑,担心自己的一个无意识就会伤到孩子)

    那么如果你真的想去帮助儿童成长,你最起码得了解孩子,去看到孩子行为背后真正的需要。没有系统地学习,全得靠自己边看书,边摸索,边实践。

    也就是在这时,我开始学着去自我的观察,偶然间接触到了关于灵修的书,这打破了很多我旧有的观念,刷新了我对自我的认知。

    我开始运用所学,试着去接纳自己的嫉妒,不评判,不抗拒,去看到自己嫉妒背后的需要。是的,内心深处我也只不过像个小女孩那样,希望自己是优秀的以此获得他人的关注和肯定。

    这样的照见与自我接纳,让我不必再去苦苦挣扎。真的很奇妙,有些需要似乎只要被看见,它就不会再去啃噬你的心。于是,在一次读书分享会上,我能以分享的状态去承认自己对竹子的嫉妒,这样的承认换来了一个深深的拥抱,至此我们的关系变得更融洽。

    而我们的努力也终于让丫丫获得前所未有的发展,可紧接着却迎来了我职业生涯的瓶颈期。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寻找教育的乌托邦(三)——成长期2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ydbl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