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经济学家关心的是存活条件。一个人,一个组织,甚至一个制度,能不能存活下来,和各种条件、情况的变化有关,如果条件发生了改变,人们的存活情况又发生怎样的改变。而跟人是不是理性的、是怎么想的、意图是什么,没有关系。
02. 亚当·斯密人性观二分法:小圈子靠爱心,大世界靠市场(规则)。
03. 人是自私的,我们有同情心,有爱,但爱是非常有限的,随着人与人距离的拉开,爱就会下降。我们不能靠爱,爱是不够的。我们靠的是市场。市场是陌生人和陌生人打交道的地方。
比如: 今天晚上我出差回来,到楼下,决定吃兰州拉面。我能够吃上兰州拉面,绝对不是因为老板爱我,而是他们要做生意,要“自私自利”,追求他们的利益。而我跟陌生的兰州拉面的老板互助的平台,就是市场。
我们不能把陌生人跟陌生人打交道的规则用到我们的小圈子里去,像家庭、朋友圈等。我老婆出差回家了,我给她做了碗面,这碗面是我对她的爱和关心,是不需要她提供市场的等额交换的。
同样我们也不能用家庭里面的要求和标准,去要求社会上其他的陌生人。
04. 商业才是最大的慈善,所以我们看到的连续光谱是:人是自私的 →他有爱心 →爱心是有限的 →于是我们需要一个陌生人互助的平台,就是市场。
05. I ,PENCIL(我,铅笔):一只简单的铅笔,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人能掌握他的全部知识,他需要成千上万的人通力合作,才能生产制作出来,而共同合作生产这只铅笔的人,可能互不相识,或者彼此憎恨,甚至还打过仗…但这并不妨碍他们合作生产一只铅笔。而铅笔产出后,我们每个人只需要付出很小的代价就能得到它。这个神奇的故事之所以能够发生,是因为有市场机制在协调人们分工与合作。
06. 行善扶贫难见成效的4个原因:
① 缺乏反馈机制。这是最重要的一点。市场有反馈机制,但是行善扶贫没有。在行善里面,缺乏明确的关于效率的标准,我们不知道行善怎么才是有效的。
② 委托代理问题:很多负责行善的人,花的不是自己的钱,认真程度会打折扣。
③ 所托非人问题:有很多地区的贫困,恰恰是政府造成的,而国际扶贫机构却把钱交给当地政府。
④ 持续扶贫的“养懒汉”效应。
07. 我们环顾自己身上的财物,有多少是来自爱我们的人生产的?有多少是来自那些,仅仅是为了赚我们的钱,根本不认识我们、也不爱我们的商人生产的?绝大部分来自后者。或者说,我们每天都要依靠大量的陌生人给予的慈善,那就是——商业。
总结: 商业行为是由于市场机制发挥作用,协调和鼓励人们分工合作,所以能大幅、持续且高效的改进人们的福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