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四法印
1.轮回就是这样充满缺憾。烦恼无尽的纠缠,这就是生活。
2.身在轮回中,却追求圆满,这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迷惑。
3.佛经中把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称为娑婆世界,意思是能忍受缺憾的世界。痴心不改硬要在缺憾的世界里追求完美,会有结果吗?
4.人们对痛苦通常持四种态度:有人希望痛苦尽快结束,以为眼下的痛苦结束了今后就会一直幸福;有人在痛苦的同时不忘享乐,痛苦并快乐着;有人虽然不再惧怕痛苦,但痛苦妨碍了他的修行;有人拥抱痛苦,在痛苦中找到通向自由的路途。
5.如果能以烦恼为契机去勘悟世间万象的本质,从烦恼入手去实现止息烦恼的最终目的,那么充满烦恼的人生就是我们解脱的最好机缘。
6.那些舍弃今生的修行人,他们只是拒绝继续生活在谬误里,也不想躲在别人的经验里混日子。他们觉得受够了捉弄,于是坚决远离这些骗人的把戏,开始真心诚意地去认识和感受万事万物。
7.无常并非佛陀的发明,他只是指出了一个总被忽视的真相。佛法不向你承诺安全感或确定性,事实上,它恰恰要打破你对安全的幻想。
8.一切痛苦都来自自己的执着,如果有人让我们痛苦,我们首先应该检视的是自己。
9.如果不纠正两个错误,我们很难得到真正持久的安乐,一个是在缺憾中寻求完美,另一个是只想自己快乐。
10.要真正止息痛苦,只能从破除我执入手。无我是佛教最独特也是最深奥的见解,能听闻到无我法门是值得庆幸的。对真正寻求解脱的人来说,仅在理论上理解无我还不够,要彻底解脱痛苦必须证悟无我。
11.多数的人往往要到迫不得已的时候,比如遭受突如其来的变故,才会意识到无常的存在,所以总误以为是无常带来了痛苦。要知道,造成痛苦感受的不是无常,而是自己对无常的恐惧。克服这种恐惧有两个办法,一是熟悉无常,二是了解恐惧的原因。
12.无常的意思是变化。除了变化,生活中还有什么呢?只要稍加留意就不难发现生命中的一切都是无常的。四季更迭,人事代谢,身体、情绪、思想,无一不在变化之中。
13.无常像一个面貌丑陋、内心温柔的怪人。不熟悉的人,害怕看见他的脸,了解他的人,能与他愉快相处。无常不好也不坏,开心还是伤心,全看自己的立场和态度,与无常没有必然关系。佛陀希望我们明了:一切都会耗尽,一切都是无常,毫不例外。即使是佛陀本人也示现了疾病、衰老和圆寂。
14.万事万物都在变化中,因此不存在注定不变的命运。我们甚至要感谢无常,因为它意味着凡事都有改变的可能。因为无常,我们永远有希望。
15.倘若没有无常,黑夜永远等不到白天,低落的心情永远盼不到阳光灿烂,得病的身体永远不能恢复健康,离别的人永远不能再相聚。这样的世界想想都很糟糕,不是吗?
16.这个世界上最陌生的人就是自己,我们似乎从来没有机会安静下来好好了解自己。每天早晨在镜子里看到的那个人是“我”吗?
17.具备无我的见地之后,经过反复观修、体认,我执会逐渐弱化。佛教中分析和修行的方法都是用来帮助破除执着。只有当证悟无我时,困扰我们无量劫的痛苦才会当下消失。
(笔记中的字句,都是摘自书中,读者切不可断章取义,妄加评判以免种下恶因,不明处可参阅书籍,也可查阅菩提洲网站,那是堪布的弘法网站,望大家都可以值遇佛缘,脱离烦恼,一切吉祥圆满!再次感谢堪布为众生所写的这些法本,帮助并指引我们更好的前行!感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