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王阳明哲学》

作者: Jack涛 | 来源:发表于2019-06-20 07:33 被阅读116次

        第一次接触王阳明是在中学的历史课本上,只说到王阳明是心学的代表,强调“致良知”和“知行合一”。后来听说王阳明被奉为中国“两个半完人”之一,我甚是不解,直到看到了《王阳明哲学》这本书,才由衷的佩服起这位大神,由于思想过于宏大,今天就分享一下王阳明的核心思想。

本文灵感来源于樊登老师精华解读

一、王阳明思想的核心

       日本的大将军东乡平八郎表示“一生俯首拜阳明”,可见王阳明的思想哲学不仅精深,甚至影响了整个东亚的思想形态,那他的思想主要是哪些呢?

      王阳明的核心思想是“致良知”和“知行合一”,其实很多人对于王阳明的思想是有误读的,一部分人认为王阳明是心学的代表,偏重抽象思维而轻实践;另一部分则把王阳明思想归结为佛老的无为,同体等等。但实际上这都不是真正的王阳明思想。

        书中讲到王阳明思想的来源是大儒朱熹的“格物致知”思想,起初王阳明也深信不疑,于是他搬了一条凳子坐在院子里,面对着竹子硬想了七天,结果因为头痛而宣告失败。换句话说,我们要知道竹子的性质,就要特别栽种竹树,以研究它生长的过程,要把叶子切下来拿到显微镜下去观察,绝不是袖手旁观就可以得到知识的。这也表明通过朱熹的格物之说,难以达到“致知”的效果。

         其次,王阳明认为“致知”为“致良知”。就是讲良知实践在行动上去,这与朱熹“向外物求道理”截然不同。“致良知”其实就是在实际行动中实现良知,也就是知行合一,并不是被大家误读的,只是抽象思维,只一味地想,而不动手去做。

       也就是说“致良知”与“知行合一”是相伴相生的存在。就好比我们我们知道孝顺父母是正确的事情,是我们的良知。表现在实际行动中。

二、王阳明思想与我们的生活

         如果把以上的思想内化成到我们自己的生活中去,我认为主要是两点:
1、看事物不能只看表面,我们都说了解一个行业至少需要三年的基础,实际上也确实如此,我自己在大学学习的是物流专业,在物流行业也工作了两年,我对很多行业知识的理解都是浮于表面,就像王阳明对着竹子思考一样,其实要想真的了解还是需要去特别裁种竹树,才能知道其中的机理,同样想要了解某个知识也需要深入探究而不是浮在表面。

2、知道不能与做到,正如我们读书一样,爱好读书的人一定是能懂得很多道理的人,但并不代表我们就能做到这些道理,这中间还缺少一个刻意练习。所以我们要不断的实践知识才能做到真正掌握知识。

       以上就是听完《王阳明哲学》的感悟,篇幅过于宏大,需要用多篇笔记才能梳理清楚,今天就梳理了一下王阳明的核心思想,希望有用。

相关文章

  • 历史系列 -《王阳明哲学》:知行合一

    《王阳明哲学》读书笔记 一、读书摘要 本书对王学进行了全面的剖析,并对王阳明思想的不同发展阶段进行了细致的论证考察...

  • 近期读书2019.7.27

    书《王阳明全书》《王阳明大传》《中国伦理学史》《王阳明哲学》《阳明学述要》《儒家哲学》 听书《明朝那些事儿》《董平心学》

  • 王阳明哲学

    王阳明哲学是我喜欢的哲学,王阳明也是公认的五百年来唯一的圣人。王阳明的哲学体系集我国古代主观唯心主义之大成,主要包...

  • 开卷有益:《王阳明:一切心法(上)》读书笔记(2017-10-0

    开卷有益:《王阳明:一切心法(上)》读书笔记(2017-10-06) 哲学思辨离不开门卫的三个终极问题:你是谁?你...

  • 读书笔记《王阳明哲学》

    第一次接触王阳明是在中学的历史课本上,只说到王阳明是心学的代表,强调“致良知”和“知行合一”。后来听说王阳明被奉...

  • 《王阳明哲学》读书笔记

    关于王阳明先生,我们在《王阳明》大传里做了详细的介绍,我们知道他被誉为我国历史上二个半完人(孔子、王阳明、曾国藩半...

  • 《王阳明哲学》――读书笔记

    之前看过一本《知行合一》心学给了我很大的影响(我自己买了一本)没事的时候常常看看~心学疗愈内心的浮躁。下面给大家分...

  • 今天听了2本书

    今天在樊登读书听了《王阳明大传》和《王阳明哲学》,先预习了解他的哲学思想,以便2月17号的线上学习。 ...

  • 跟着石头来读书之王阳明心学(二)

    《王阳明心学》读书笔记(二) 王阳明的“天下第一等事” 王阳明,名守仁,字伯安,浙江余姚人,1472年——1...

  • 2019-04-29樊登读书会《王阳明哲学》读书笔记

    书名:《王阳明哲学》 作者:蔡仁厚 APP:樊登读书会 主讲人:樊登 时长:51mins 王阳明:王阳明(王守仁)...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书笔记《王阳明哲学》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ygcq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