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老学说认为治大国若烹小鲜,不能大动干戈,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清静无为便可捶拱而治。此家学说在汉高祖到汉武帝未亲政时期一直享有崇高的地位,比如文帝、窦太后“好黄帝、老子言,景帝及诸窦皆读《老子》,尊其术”。那么汉初如此备受青睐的黄老学又为什么会在武帝时期没落呢?
社会、政治形势的变化
汉朝建立初期,由于秦朝的苛政和连年战争,社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统治者需要有一个相对稳定的局面,使人民得以休养生息,恢复和发展生产,以巩固刚刚建立的封建政权。而黄老思想主张的无为而治、与民休息等适应了统治者阶级的需要,所以黄老思想在这个时候受到政治社会的重视,从皇帝到丞相无不尊崇。到了汉武帝时期,百废俱兴,社会生产也恢复正常,但是又出现了新的问题。虽然整个汉帝国在几年的修养中恢复了国力,但是也很多便宜了中层豪强和诸侯国,他们的实力和势力也逐渐增加,不断地威胁着中央集权。此外,国外匈奴也虎视眈眈,不断被骚扰边境地区,汉政权也受到了威胁。面对这样外交内困的局面,主张无为的黄老之说显然已经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所以自然被统治者看淡。
思想一统势在必行
汉武帝因为“大一统”事业而备受推崇,其一统事业不仅包括经济、政治方面,更为重要的是还包括思想方面的一统,要完成政治一统就必须要先统一思想(前一篇文章有回答)。具有敏锐的政治嗅觉的汉武帝也明白,经过董仲舒改造的新儒学与主张无为而治的黄老学说相比,新儒学更能满足其思想一统的需要。所以不管从社会、政治形式的变化还是从思想一统的不可阻挡性来说,黄老学说俨然已不能满足需要,所以其在武帝时期走向没落也是必然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