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纯至极之大孝

作者: 98b720eb5bc8 | 来源:发表于2019-02-08 17:22 被阅读4次
文 華落蓮成

佛教自两汉之际传入中土后,依附于黄老之学,影响微弱。两晋时期儒学渐弱,玄学盛行,般若思想因此备受士大夫青睐,逐渐扎根中国。

然中国历史上一直占主导的依旧是儒家思想,两者虽然有共通之处,然而在出世与入世方面,始终有着难易调和之处,尤其佛教剃发出家,与儒家不孝中“无后为大”,“身体发肤受之于父母,不敢毁伤”等孝亲观,差别甚深,在印度经典与龙树山出土的碑铭中,可知印度社会虽然也重视孝道,但不像中国佛教,孝被视为“天地之本”。

由于中国政治 、社会和文化对孝道的重视远胜于印度,因此中国佛教人士所受的孝道压力远比印度沉重,历代祖师及佛教人士为使佛教见容于国家、社会,积极阐扬佛教孝道思想,如翻译、注释佛教孝道经典及阐扬佛教孝道思想优于儒家,历经几个世纪之融合,最终积极建构出佛教自己的孝道思想,因此佛教的孝道思想不仅为帝王、百姓所接受,更成为中国特有的文化现象。

简而言之,佛教适应中国社会不断中国化,最主要的体现便是在与中国孝文化的调和,而其中影响最深远、最显著的便是净土信仰。

净土信仰不仅与之完美结合,甚至解决了孝道最核心之问题。

中国传统虽视孝为至大,然终究局限于现世,对于父母至亲来世之问题,却只能寄托于祭祀之悼念,不能圆满孝道。

净土思想能够通过为亲人念佛回向,达到现世安稳利乐,当来往生净土;

永获快乐,无有诸苦,这才是真正至纯至极之大孝。

相关文章

  • 至纯至极之大孝

    文|華落蓮成(作者授权转载) 佛教自两汉之际传入中土后,依附于黄老之学,影响微弱。两晋时期儒学渐弱,玄学盛行,般若...

  • 至纯至极之大孝

    佛教自两汉之际传入中土后,依附于黄老之学,影响微弱。两晋时期儒学渐弱,玄学盛行,般若思想因此备受士大夫青睐,逐渐扎...

  • 《论语别裁》10|孝的层级

    中国历来讲究以孝治天下,尤其儒家更讲孝道,不单是对父母要孝,还要扩充之大孝于天下,爱天下人,谓之大孝。为政的人以孝...

  • 我们都是阿甘吧

    发现危险—奔跑;直面死亡—奔跑;迎向自由—奔跑;遭遇挚爱—奔跑………命运or偶然?纯善至真or愚蠢至极?“人生就像...

  • 纯孝

    万家灯火万家乐, 父母为子忙断肠。 待到年老力衰迟, 窗前无孝子女忙。

  • 初二课外文言文整理2

    《纯孝之报》 (1)遗独以焦饭得活。(以,得活) 唯独陈遗靠锅巴活了下来。 (2)时人以为纯孝之报也。(以为,纯孝...

  • 高山景行 百读不倦(文言文)

    迟迟然无勇抒怀读罢《论语》之感,实知己之辞穷木讷,无言以达夫子至真至纯,至善至美之大智!夫子朴实亦言赅之辞,...

  • 纯孝与愚孝——读《天经地义》有感(106)

    古语云:纯孝,孝之正也;愚孝,孝之误也。 纯孝,是子女对父母发自天性的自然纯朴之爱;愚孝,则往往失之盲目、过当,近...

  • 张孝纯老师的教学风格

    张孝纯老师的教学风格 张孝纯老师,名世继,是我国著名的语文特级教师,“大语文教育思想”的创始人 。张孝纯老...

  • 迂腐至极方孝孺

    方孝孺,字希直。明初著名的大儒、思想家、散文家。朱元璋对他很器重,曾对朱标说:这个人,你要用他到老。后来,建文帝登...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至纯至极之大孝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hlos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