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的兴起

作者: 单狐山主 | 来源:发表于2020-08-10 06:50 被阅读0次

从战国始,黄老之学便开始盛行起来,并逐渐分衍为几个流派。当时,申不害论学本于黄老而专主刑名,韩非也喜谈刑名法术之学,而归本于黄老。齐国邹衍则将黄老与阴阳五行结合起来,使阴阳五行成为道家的一个分支。在齐楚,神仙方技家则将黄老与养生之术结合起来,以致古代的医学、房中、神仙等祛病延年著作,多托于黄帝名下,这些在后来成了道教成立的重要渊源。

汉初,黄老之学成为占统治地位的政治思想,影响颇大。以上几股思潮也都相应地得到了发展。汉中期,武帝重用董仲舒提倡儒学,但仍充分利用了社会上流行的谶纬之学。汉武帝自己也非常相信神仙方术,当时有个名叫李少君的人,以祠灶、谷道、却老方见武帝,称炼丹的一系列程序是黄帝得以成仙的途径,武帝马上让人按此去办。如此上行下效,使整个社会对道术的信仰翕然成风。

至汉成帝(前32-前7年)时,齐人甘忠可诈造《天官历包元太平经》 十二卷,把君权神授的传统观念,与真人奉命传达“天意”给经书创造者的观念结合起来,即把天帝、真人、方士的构成体系融于经书之中,并让天帝之道教人的使者直接干预社会政治生活,企图借神仙之力替天传道。

到了东汉,黄老的地位越来越高,而奉黄老养性以求长生的风气遍及朝野。光武帝勤政不怠,太子刘庄劝他:“陛下你虽然有禹、汤的英明,但缺乏黄、老的修身养性之福。希望您爱好精神,优游自宁。”

楚王英到了晚年也更喜黄老,并把黄老与浮屠置于一起祭祀。建初七年(82年),汉章帝刘烜曾赐秘书、列仙图、道术秘方予王苍,这表明在当时已出现了绘图成册的道术宣传品。

与此同时,民间也开始流传后来作为道教早期经典的《太平经》一书,顺帝在位时(125-144年),由琅邪人宫崇把它献给皇帝。它开初只是一个提纲式的文本,经过一些好道者的不断增饰,最后由于吉、宫崇等的编纂,逐步发展成一部内容庞杂、行文有差、卷帙浩繁的著作。

该书继承《老子》关于“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思想,阐述了其宇宙万物的生成理论。又针对汉代政治动乱、天下不平的现实,提出了一整套解决社会危机的“太平世道”理想。并且着重阐述了长生久寿的理论及具体实施的各种方术。又以天人感应等现象来解释所谓“天人一体”的思想,将神、仙、人置于一等级分明的世界体系之中。因而,其中既继承了道教哲学、阴阳五行学说、原始宗教、巫术及儒家伦理思想,也吸收了当时天文学、医药学、养生学等自然科学成果,以致奠定了以后道教发展的理论基础。以后,在《太平经》的感召下,形成了道教中的一支,即太平道。

也就在差不多同时,即顺帝年间,沛国丰县人张陵到蜀郡鹄鸣山学道,造道书,创五斗米道。这种道得具有主神崇拜特征的多神教,神谱中有大量天君神官,皆各有所治,各有所主,而又以“泰清玄元”、“太上老君"等为主神。这一派也以长生成仙为最高目标,其途径则是由神仙除去死籍,消灭三尸,不让魂魄远离人身,或节禁魂魄不弃人身。又常用禁咒符水和传统的中医方法来治病救人。其中,也有一些试图通过服仙药以求长生的迹象,诸如行气、导引、房中术等道术也得到阐述。为扩大这一教派的影响,张陵创立了24个教区,称24治,各治由祭酒主持,奉道者都编户入册,并要求教徒在一定的时间会集到治所,核实户籍,检查教徒们是否有违反禁忌、戒律的行为。会后教徒回家,还须向家人传达“科禁威仪”,共同遵守。

在东汉桓帝年间(147-167)前后,上虞(属浙江)人魏伯阳,写成《参同契》一书。将以前的炼丹、内养,结合撰者自身体验,予以理论概括。用大易阴阳交合之道,黄老自然养性之道,炉火铅汞炼丹之道,合而为一,即所谓“三道由一”,说明人欲长寿成仙,或服食铅汞所炼“还丹",或炼养自身阴阳,使得成道。由此而在当时流行众多的神仙术中,单独肯定了炼服还丹及炼养神气两种方术,并以周易的卦爻,对其作了神秘主义的解释,从而使道教走向较为单一定型的道路。

在当时尚黄老、修仙道的社会思潮影响下,东汉末年还出现了主要以修道长生的观点解说《老子》的著作,即《老子河上公注》。在它的解说中,利用了当时哲学、养生学和医学的成就,虽包含有一定成分的统治术,但重点却在长生术,它不同于西汉那种寻找神仙,求不死之药的方士,而是主张怀道抱一,导引行气,在自身修炼上下功夫。这种观念有类似于《参同契》之处,使道教的方向进一步明确化。它以此而成了早期道教的经典之作。

张陵死后,其子张衡继承父业,宣传五斗米道。但张衡事迹不显,到光和年间(178-184年),在巴、汉一带活动的张修,却如异军突起,在当地形成一股较大的势力。他的道法是让病人写下自己的名字,说服罪之意,作三通,其中的一张上之于天,置山上,一张埋在地下,一张沉入水中,并让求病者为此出五斗米。

张衡死去后,其子张鲁又继之,东汉末年,张鲁任益州牧刘焉的督义司马,借助他的势力据守汉中,自号“师君”,用道教管教属民。初入教者称为“鬼卒”,后可升任“祭酒”,各统领部众,利用《老子》五千文教化民众。他采用与张修相同的“三官手书”的道法,又在路旁设置义舍,放置米肉,称“义米肉”,行人据饭量取用,说取过量者会受到鬼的崇害而得病。犯法者先原谅三次,最后才用刑。张鲁以这种方式治汉中,老百姓都乐于服从,以此而雄据巴蜀30年。

张鲁还继承了张修宣讲《老子》的做法,撰《老子想尔注》一书。书中将“道”视作是专一、真诚、清静、自然、好生、乐善的,只要人们守道诚,就可以长生不老,去祸得福。注中由此强调仙士和道士与俗人的区别,以为道人“但归志于道,唯愿长生”,仙士“信道守诚”, “不知俗事”。又一再强调仙寿可致,以为善保精气即其途径之一,以此又提出“自守”,即无思、无欲、无名、无为。进而主张帝王也应行道,只有这样,才能达到“道普德溢,太平至矣。”从而将道教扩大为一种政治思想。

灵帝建宁年间(168-172年),冀州距鹿人张角利用民间对政府的普遍不满,借助以上已流行的道家思想组织太平道,发展势力。当时,青、徐、幽、冀、荆、扬、衮、豫八州的民众闻风响应。约在光和二至四年(179-181年)间,张角按照军事编制,将道徒分为36方,发动了声势浩大的黄巾起义。道教由此而得到更广泛、深入的传播。

相关文章

  • 道教的兴起

    道教产生于东汉中后期,以“五斗米道”和“太平道”的出现,作为道教的开端。两本书在道教史上非常重要:《太平经》和《周...

  • 道教的兴起

    从战国始,黄老之学便开始盛行起来,并逐渐分衍为几个流派。当时,申不害论学本于黄老而专主刑名,韩非也喜谈刑名法术之学...

  • “长生不死”的方仙信仰

    春秋战国时期兴起的“方仙信仰”,为道教教义另一主要源头。 春秋战国时期,仙道活动兴起,人类对死亡的恐惧,对长生...

  • 玄一山人-什么是道教?

    梗概 一,什么是道教 二,道教的产生 三,道教教义 四,道教信仰 五,道教宗旨 1,什么是道教? 道教,以“道”为...

  • 中华文化笔记27,承前启后的文中子王通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经历南北乱世,玄学道教佛教兴起,儒家学说已渐没落,古文经学也学出多门、章句杂乱,甚至多有...

  • -4-国教为道

    1.道教兴起:中国本土第一个宗教(东汉末年) 公元184年,200多年的东汉王朝被起义军粉碎,军阀混战、群雄割据。...

  • 兴起,你不断的兴起

    兴起,你不断的兴起 在这末后的时候 在这收割庄稼的时候 兴起工人,兴起领袖 兴起,你不断的兴起 在这广阔的禾场中 ...

  • 蕴意深长而悠远的新中式茶室,营造一种返璞归真的家居生活!

    茶文化起源于中国。兴起于唐朝时期,盛行于宋朝时期,在普及到明清的时候,它融合了佛教、儒教和道教的文化思想。茶文化具...

  • 正月十二(2月12日)

    继续看《南朝北朝》,讲道教的兴起。 家里养的佛手掌,太阳出来时开花,太阳落山时,花也合上了,让人感觉花还没有开。 ...

  • 道德经作者的分析之四

    道教非道,道非道教?何解。道教非道。道教里有很多的神仙。最大的神仙是谁?太上老君。道教的始祖,道祖。太上老君的道,...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道教的兴起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prfd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