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偶然间看到过一个简友的文章,里边全部是一个字的故事。当时就想,这个人太厉害了,脑子里有那么多的故事,而且都很贴合题目的那个字。然后就根据其中一个字,想了半天的故事,结果,脑袋空空,别说半个故事,就是半个的半个故事也想不出来。
这又回到了阅读理解和命题作文,上学的时候,对于这两种题型,真的是怕之又怕,十次里总有七八次理解的是错误的,剩下的一两次可能是,哦,不对,是真的是瞎碰上的。所以对于那些能准确把握题目主题的人,真的是羡慕外加羡慕。
这是一个缺点,很大的缺点,不能很好的理解主题,导致现在的工作,不能很好地理解领导的意图,尤其是对于一个总喜欢把你的意思想得很复杂的领导,又喜欢对自己的真实意图遮遮掩掩却让你通过话语来理解意图的领导。
该说什么呢。第一感觉总是不对,再努力想想,还是不对,那再深思一下,可是还是不对。这个想有点儿难呢。
其实后来发现,不是想的不对,而是表达的不对。同样的意思,只是表达方法不同,最后得出来的结果就会不一样。就像是曾经碰到过的一个人。她总喜欢在文字里挑意思,明明就是很直白的一句话,她非得把话看成是带着情绪的话。可是明明看着她话与己话都是同样的话啊。
好像偏离了主题,今天本来想试着借这个“想”写个小故事的,写了半天,故事没有着落,倒是负能量有增长的趋势。
嗯,接下来,想个,哦,不是,记录一个看到的事情吧。
还是发生在图书馆的事情。一个男生突然开始打喷嚏,“阿嚏、阿嚏、阿嚏……”一连串,整个自习室都回荡着他的喷嚏声。本也没觉得怎么样,作为一个大人来说,这个也算是正常的事情。就像是有鼻炎的人早起碰到了冷空气,一叠声地打了好几个喷嚏一样。
可是突然,隔板对面传了一声“噗呲”笑声。从声音能听出来是一个小朋友的声音,不止因为他还没懂得在图书馆的自习室应该控制自己的音量,还因为小朋友的笑声比大人清脆,姑且就是这两个原因吧。总之就是在连串喷嚏之后是连串的噗呲笑声。
听了听,竟也忍不住咧开了嘴角,虽然不明白小朋友的笑点从哪里来,但是也觉得很想笑,而那个时候很想笑的我笑点又在哪里呢,也还是没搞清楚,就是觉得想笑。或许就是为了小朋友说不清的笑点吧。看看左右,她/他们好像也扬着嘴角。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