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怎样“进入”课堂教学》是2011年11月19日吴康宁教授在南京所作的一个讲座
吴教授认为,信息技术“进入”课堂教学大致有四种类型。今天我阅读了第四种类型“融入”。
在这里“融入”,是表示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一种存在状态,一种可能的境界。这种境界就是相互适应、相互贡献,以至于亲密无间,最终成为一个整体,一种真正的整体。
教师把信息技术融入到课堂教学当中去的目的是“创构”,让学生在这种全新的教学时空中得到尽可能全面的成长和发展。
在通过将信息技术融入课堂教学而创构出的全新教学时空中教师的知识仓储和通过信息技术而能获取的各种学习资源,既可以单独呈现,又可以随时组合呈现,相互补充;文字的、声音的、影像的学习资源,即可以单独展示,又可以随时汇集提供相互加强。教师与学生个体、学生群体、学生之间的互动既可以单一进行,又可以随时切换,相互促进;教学空间的模样、色彩以及秩序的样态等,既可以有相对稳定的基本样态,又可以根据教学需要,随时加以必要的调整与改变;知识的了解、资源的获取、方法的掌握、规则的习得、情感的陶冶、意志的磨练、道德的养成、文化的体验,既可以有相对专一的针对性促进,更可以在充满丰富刺激、提供多样方式的各种活动中取得整体性进展。
这种全新教学时空、在这种全新教学时空中进行的全新教学活动,只有通过发掘信息技术的一切可能的运用空间,才有可能实现,只有把信息技术自然的、无缝的,以至于艺术的融入,整个教学环境中的时候才有可能实现。
这种类型中信息技术的作用将是对整个教学系统的改造,包括教学内容呈现方式,学习资源,获取方式,教学人际互动样态,教学空间秩序格局,教学环境整体氛围的改造,所有这些改造或重构,都是整个教学系统的改造和重构的有机组成部分,都是为了形成一种全新教学时空,以便最大限度的联结学生的经验,激发学生的兴趣,挖掘学生的潜能,引发学生的创造,最大限度的促使学生作为一个完整的人去完整的感知尽可能完整的世界。
在融入课堂教学的这种类型中,被称为"大象无形"。信息技术的气息清新而又淡然的弥漫在整个教学环境当中,信息技术作用鲜明而又悄然地存在于整个教学过程中。融入课堂教学的信息技术又被称为教学化了的信息技术即教育化了的信息技术。这时的信息技术对于教学来说就成了一种关键性的技术。
信息技术与教学活动之间的关系是一种亲人关系,在这种融为一体的亲人关系中,信息技术与教学活动之间的联系是难舍难分的。
技术化是对于教学活动的一种层次,一种境界的表达。当今时代呼唤着新教育的诞生,呼唤着新教学的诞生。只有当我们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创造出新时空的时候,所谓同信息化时代相适应的新教育、新教学,才有可能诞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