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段时间很多家长问:“为什么孩子到了初一、初二,到了十三四岁,就变得和以前不一样了?以前的乖乖仔和乖乖女仿佛一下换了个人,变成了一个喜欢和父母对着干,脾气古怪又神神秘秘的家伙?”

其实原因很简单:因为孩子在长大,他们开始寻找独立的自我,按照自己的想法做事。在心理学中,把孩子的这一段成长时期叫做“叛逆期”
在孩子的叛逆期里,
很多过去看上去不错的“亲子关系”
好像一下子出了问题。
为了改变孩子,父母从批评、斥责、吵闹
到无可奈何、焦虑不安。
其实,正确的做法应该是:
父母从改变自身开始,
重新建立正面的亲子关系。
要建立正面的亲子关系,
首先父母要明确,
教育的目的是把孩子培养成一个真正的人,
而不是满足家长虚荣心的一个物品,
或者延续父母意志的复制品;
其次要明白培养的唯一方式
就是引发孩子自身的成长力,
让他有意识地自己去成长,
而不是让他为了父母或者别的什么去成长。
在亲子关系的建立中,
有“三条高压线”和“两个陷阱”
是家长应该特别注意的。
“三条高压线”分别是
忽略孩子的存在、破坏性地批评和强迫,
它们会极大地损害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
和独立意识,破坏亲子关系。
“两个陷阱”是“有条件的爱”和“输不起的心态”。
千万不要用物质奖励去激发孩子做某件事的动力,
这是交易而不是爱,
在这种条件下,你无论做什么,
孩子都不会感受到你的爱,
他不会感激你,他认为这是有条件的交换。
调查数据显示,仍然有23%的家长保有此种心态,
他们认为满足了孩子的物质需求,
孩子就应该好好学习。
“输不起的心态”一个明显的表现就是不信任孩子,
想知道孩子的所有事情,
甚至希望时刻监视孩子,
知道他(她)的一举一动,这会让孩子非常反感,
破坏你们之间的信任和关系。
现场调查表的统计数据显示,
近一半的家长表示关于孩子的任何事情都想知道,
这说明,至少近一半的家长都可能
陷入了“输不起的心态”这个陷阱中。
“八个工具”助你建立正面亲子关系
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孩子成为真正的人,
具体说起来,就是要培养孩子的六种人格:
自尊心、自信心、责任心、进取精神、学习兴趣和好习惯。
其中,孩子有了前三种人格,
就一定不会出问题,会健康地成长,
如果他还具备后面的人格,他就能成为一个优秀的人。
要想培养孩子的六种人格,
正面的亲子关系至关重要,
如何建立正面的亲子关系?
八个工具:
爱、表扬、鼓励、确认、
理解、陪伴、制定规则和批评。
只要家长能够用好这些工具,
就能够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每个父母都会说自己的是爱孩子的,
但是孩子是否能感受到你们的爱呢?
“做好听、说、看、做这四个方面,
运用好‘爱’这个工具,才能让孩子感受到爱。”
“要像听领导说话一样听孩子说话;
有话要直接和孩子说,
永远不要说伤害孩子自尊心的话,不要人前教子;
要充满爱意地看孩子,不盯着孩子的成绩单;
为孩子所做的事情要适度恰当,不要过多和过少。”
表扬是一个使孩子建立自尊心和自信心的好工具,
但是近三分一的家长却认为表扬会让孩子骄傲,
“只要表扬的方式得当,就能起到很好的正面作用,
包括表扬孩子的优点和即时表扬,
具体步骤是:陈述事实,确认值得表扬的原因,
表达高兴的心情和期望他(她)继续保持的愿望,
最后还要有身体接触,比如拥抱一下孩子、
拍拍肩膀和拉起孩子的手等等。”
无论在孩子失败还是成功的时候,
父母都应该多鼓励孩子,
给孩子重新再来的勇气和再接再厉的信心。
如果父母希望孩子怎么做或者具备什么品质,
那么当发现孩子某次这样做了,
父母就要大声地说出来加以确认,
这会让孩子记忆深刻,
几次之后,孩子就会形成好的习惯。
父母要多和孩子轻松地交流,
了解孩子的想法以及做某件事情的原因,
真正地去理解孩子。
父母要尽可能和孩子呆在一起,
只有在一起,父母才能知道孩子说了什么话、
做了什么事、怎样做的,才能和他们交流,
让彼此更多了解和信任。
制定规则时一定要和孩子商量,
只有孩子自己同意的规则,他才能遵守,才有用。
发现孩子犯错后给予批评时,
应该就事论事,陈述事实并指出后果,
注意一定要保护孩子的自尊心,
并表达正面的希望。
只盯成绩单会破坏亲子关系
家长不要只盯着孩子的成绩单。
“如果你只盯着成绩单,
就会忽略孩子的学习状态和心理成长,
这对孩子的成长非常不利,也会破坏你与孩子间的亲子关系。”
从调查数据看,超过三分一的家长表示,
自己的情绪跟着孩子的成绩走。
“我常常听许多家长抱怨,
‘我的孩子数学不好’、‘他英语不行’等等,
这就是家长盯着成绩在给孩子‘定性’。”
心理学认为:
“这种定性对孩子会形成负面的心理暗示,
那就是‘我学不好数学了’、
‘我没语言天分,学不了英语’,
这会限制了孩子的进步。”
家长应该从正面鼓励孩子,
要看到孩子在暂时学得不太好的科目上
拥有更大的进步空间和潜力。
“我的孩子以前偏科,文科成绩不太好,
作文还老跑题,但我从来不说他语文不行,
我总是告诉他,‘你的语文有很大的潜力’。
后来,在老师的鼓励和帮助下,
他的作文不跑题了,中考还考了个靓分。”
一旦孩子有了某种与“成绩提高”无关的兴趣,
大多数家长的第一反应就是马上加以禁止,
“这种做法有可能把孩子推到你的对立面,”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促使孩子自己去钻研,
家长应该尊重孩子的兴趣并给予正确的引导。
比如,孩子喜欢阅读、爱看杂书,
家长就应该保护他的阅读兴趣,
尤其是在寒暑假,要支持、鼓励孩子多看各类书籍。”
万物皆有裂痕,那是光进来的地方
本公众平台以心理学为基础,围绕婚姻、家庭、两性、亲子、职场、性格和行为方面,以自我幸福、关系和谐、身心健康为目标,透过心灵成长改善亲子亲密和自我关系带您走向完整、和谐幸福。
咨询预约电话(同微信)15803876908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