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话茶事(二)

作者: 打开一扇向阳窗 | 来源:发表于2020-09-05 05:44 被阅读0次

贵族茶道,由贡茶演化而来,达官贵人、富商巨贾、豪门乡绅于精茶、真水、活火、妙器无不借权利和金钱求其极,其用心在于炫耀权利和富有。这一茶道成为重要流派,香火绵延,从走出宫门到在较为广泛的上层社会流传,形成明清的潮闽工夫茶,发展至今,日渐大众化。

雅士茶道,古代的“士”有机会得到名茶,有条件品者,是他们最先培养起对茶的精细感觉。又最先体现茶之神韵,是他们雅化茶事并创立了雅士茶道。在其影响之下,此后相继形成茶道各流派。应该说,没有古代的士便无中国茶道。中国文人嗜茶者在魏晋之前不多,且懂品饮者更是人数廖廖。但唐以后凡著名文人不嗜茶者几乎没有,不仅品饮,且咏之以诗。他们颇不赞同魏晋的所谓名士风度,一改“狂放嘴傲、栖隐山林、向道慕仙”的作风,人人“入世”希望一展所学、留名千秋之想。文人作风变得冷静、务实,以茶代酒便蔚为时尚。这一转变是历史的发展把中国的文人推到茶道主角这样的位置。茶助文思,在饮茶升华为精神享受的同时,兴起了品茶文学、品水文学等,并进而形成中国茶道。雅士们对于饮茶,主要不图止渴、消食、提神,而在乎引人步入超脱俗的精神境界,于闲情雅致的品若中悟出点什么。茶人之意在乎山水之间,在乎风月之间,在乎诗文之间,在乎名利之间,希望有所发现,有所寄托,有所忘怀。

“雅"体现为一是品茗之趣,二是茶助诗兴,三是以茶会友,四是雅化茶事。正因为文人的参与才使茶艺成为一门艺术,成为一种文化。文人又将这门特殊的艺能与文化、修养、教化紧密结合,从而形成雅士茶道。

禅宗茶道,僧人饮茶历史悠久,僧人种茶、制茶、饮茶并研制名茶,为中国茶叶生产的发展、茶学的发展、茶道的形成立下不世之功劳。在佛事的“清课”中,“煮茗”居第二,竞列于“奉佛”、“参禅”之前,足以证明“茶佛一味”的说法千真万确。说起禅宗茶道不能不说陆羽。他生于唐开元二十一午,呱呱坠地便落于佛的怀抱,自小就跟着积公学佛,学习煮茶技艺。并迷上了这门技艺,终于48岁时在湖州完成了世界上第一部茶学专著《茶经》,对中国僧人种茶、制茶、烹茶、饮茶生活进行了总结。我国茶道在寺庙香火中熏过一番,便带上了几分佛气。佛教认为“茶有三德”,坐弹时通夜不眠;满腹时帮助消化;且可抑制性欲。僧人的另一个突出贡献就是种茶。培植名茶。茶产于山谷,而僧占名山,名山有名寺,名寺出名茶。安溪的铁观音“重如铁,美如观音”,其名取自佛经。可以说,中国茶的发现、培植、传播和名茶的研制,佛门僧人功不可没。

世俗茶道,茶是雅物,也是俗物,进入世俗杜会,行于官场,染几分官气;行于江湖、染几分江湖气;行于商场,染几分铜臭气;行于情场,染几分脂粉气;:行于社区,染几分市侩气。熏得几分烟火,岂能不带烟火气。行于家庭,染几分小家子气。熏得几分烟火,岂能不带烟火气。这便是生发于“茶之味”以“享乐人生”为宗旨的“世俗茶道”。茶道进入家庭贵在随意随心,茶不必精,量家之有;水不在贵,以清为上;器不必妙,宜茶为佳。平民家庭不必横攀竖比,纵使粗茶陶缶,只要烹饮得法。也可得乐趣。茶不孤做怪僻,是能伸能屈的木中大丈夫。

相关文章

  • 闲话茶事(二)

    贵族茶道,由贡茶演化而来,达官贵人、富商巨贾、豪门乡绅于精茶、真水、活火、妙器无不借权利和金钱求其极,其用心在于炫...

  • 闲话茶事

    如今,我不大愿意在人前承认,我是个爱茶的人。或者对我来说,喝什么乃至不喝什么,其实已经无所谓了。 曾经执着过。觉得...

  • 闲话茶事(一)

    记得小时候,家中常喝的是茉莉花茶,每逢农闲、雨天、雪天,父亲的几个同村好友便到家中,沏上一壶茶,聊起了“三国”。我...

  • 闲话茶事(三)

    说到茶,没有茶诗似乎有无酒不成宴席之感。它是中国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茶诗不仅可以获得艺术欣赏的满足,还可以增...

  • 茶闲话

    袁枚《随园食单》之《茶》中说道: “尝尽天下之茶,以武夷山顶所生,冲开白色者为第一。然入贡尚不能多,况民间乎?其次...

  • 闲话‘茶’

    前天晚上只睡了六个多小时,原本以为自己会很困,一直以来,我都在保持七小时到八小时的睡眠时间,没曾想,一整天状态都还...

  • 闲话烟酒茶

    都说烟酒茶 ,‍不说酒茶烟,因名词排列时有抑扬顿挫,就这样称呼的。 如按‍时间讲,中国人的茶龄要比...

  • 茶醉闲话

    已入秋多日,喝了一夏的绿茶,也该换下来了。 普洱茶,是秋冬季我的最爱。比起绿茶的新与嫩,普洱茶,不过是陈年的老茶。...

  • 闲话茶俗

    2019.8.2星期五高温 柴米油盐酱醋茶,“人入草木”漫古今。一杯清茶,佛门看到的是禅,道家看到的是气,儒家看到...

  • 闲话茶烟酒

    国人习惯在吃饭时聊天。涉及内容往往是无所不谈。这天饭桌上有人说起小时候过年父母给一毛钱压岁钱,给弟弟妹妹才五分钱。...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闲话茶事(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ysvr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