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因为有些事情,我没有在家。晚上回来,先生拉着我和儿子一起去吃牛肉串串,本来挺开心的事。结果在等锅开的时候,先生却教训开儿子来。大意是儿子在接奶奶电话的时候,态度不耐烦,另一个老太太好像学会微信了,要加儿子,想和小孙子视频时被拒绝了。我一听,也觉得儿子做的很不合适,本也想跟着再说说他。但,要吃饭了,看着他郁闷的样子,我提醒了下先生:“吃饭的时候还是不要说了吧!”
然而,吃饭的时候,看着儿子,想到他最近与他奶奶之间的种种,其实我是明了儿子到底是因为什么的。
儿子的奶奶上上周去天津女儿家了,之前一直跟着我和儿子一起生活,为我们操劳每天的饭食和儿子的一系列生活需要。
平日里,乖巧的儿子每天上学时总是很周到地说:“奶奶,我走了,你在家看电视哦!”(婆婆腿有些不方便,一般天气好的时候会坐到楼下跟小区老太太聊聊天,天气不好时,便只有一个爱好:看电视。)他的奶奶也总是回应着:“嗯,我知道了。你中午/晚上要吃啥?”放学回到家,儿子第一件事就是问他的奶奶今天在家干啥了,好着没。婆婆也都一一回应,然后端出孙子爱吃的饭来。可是,在婆婆答应去天津后。儿子几乎天天在家要找些事情,埋怨他的奶奶,说些这做的不对了那做的不对了之类的话,跟婆婆拌了一周嘴。一开始,我有些责怪儿子,但几次听到他最后的意思还是不想让婆婆走,也就理解了。这是个嘴硬心软的孩子,到底只是想着能跟他的奶奶一起生活罢了。婆婆这几年好像有些更年期,前几次还很生气地跟儿子吵吵,后来似乎也有所觉察,拌着拌着便解释她不得不去的原因,我也只能在旁边调和。直到婆婆出发的那天下午,我叫着他下楼送一下,儿子背着小小的身子待在房子里写作业,不愿意去送,我本来要责怪的,婆婆却明了孙子的心情,让我算了,就那样去了天津。
转眼,已经两周过去了。此间儿子失口对着我叫过很多次“奶奶”,却始终不愿意联系他的奶奶,甚至于,不愿接受婆婆主动来联系。人说,小孩的心意最真,心思最简单,这大概就是“爱之深,思念之切”的表现吧。儿子与他奶奶之间的情谊,作为妈妈,我是有些嫉妒的。但仔细回溯儿子从出生到现在,这对婆孙俩长达十年的亲密生活,我也就释然了。可以说,是婆婆的一片爱孙之心,才让已经步入少年的儿子,在这次短暂的离别下,情不能自抑,有这么多与往常大相径庭的表现吧!
但,理解归理解,儿子最近言语行为不当,也是事实。所以,就有些想用文字记录的冲动,完成后,和儿子一起读读,届时不用责备和教育,他也会有所改变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