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诗琐记之《周南》

作者: 西安许健 | 来源:发表于2019-01-11 16:35 被阅读20次

    读诗琐记之《周南》

    ——《读诗琐忆》之二

    作者:许健

          晨间,挤公交车上班,一对老夫妇携幼孙乘车,其孙因欲持公交卡刷卡的愿望未被满足而哭闹不已。推及人性,年岁虽幼,然已有自我,有了自我表现的欲求。其实每个人何尝不是如此,只是成人不好因欲求未得逞而哭闹。

          先父在世时,常写诗弄墨,虽声名未广播于众人,亦乐而不疲。晚年由我代为收录辑成诗歌、书法作品集《抒怀》,又得我几位师友的捧场。先父抚摸散着墨香的书本,甚感欣慰。推及那些声明显赫的大家,无不难脱著书立说、举办展览的欲求。后来学习社会工作专业,接触马斯洛需求五层次理论,可知古今中外之人无论身份地位,自我实现的欲求这一点则是相通的。

          个体的生命过程,相对于客观世界,相对于远远大于历史的未来,完全可以忽略不计,这可能也是人类潜在的悲哀。生命的短瞬恰恰激发逆反心理,突破时空而永存的欲望,外显为流芳百世心理需求。屈原《离骚》歌曰:“老冉冉其将至兮,恐修名之不立。”正是这种欲念的强烈表现。

          科幻小说作家刘慈新在《三体》中,设想三体星球“人”的繁殖方式,两位异性的身体溶为一体,然后再分裂成几个新的个体。这其实正是反映了人类潜意识里对生命延续的渴望。人类虽无法将自体直接转化到后代身上,但却可以把思想转嫁给后代,从而获得超越物质的延续。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如哪个幼童,并无例外,希望能亲手经历些事情,希望自己的生命过程有广度,生命内容有厚度。人生的路怎样走?这种思考催生了哲学,儒家则是其中最现实的一派。

          《诗》把人的欲望升华到一个超越世俗的高度,赞美向善向美的追求。求美乃是一切的始端,树立了积极进取的世界观,人生便踏上了光明通途,否则眼中无美欲则世界亦黯然失色。“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整部《诗》求美之总旨也。正如《大学》在四书中的位置,是学习儒家经典的预备课程也,先“明明德”,掌握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从这样的视角看《诗》,孔子从《诗》中读出了人对现时现世超越的期望,对儒学体系的构建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周南》给出一个儒者的成长的经历:《关雎》——立本也;《葛覃》——求学;《卷耳》——志向的坎坷,不得志的无奈;《樛木》——审时度势,欲择明主以成功业;《螽斯》——嫉恶;桃夭——爱情,治家;《兔置》——择业谋仕;《芣苢》——薄言有之的态度;《汉广》——与理想相差的岂仅仅是时空,慨叹时空也;《汝墳》——随心所欲而不逾矩;《麟之趾》——善终。

          假若《诗》果然是由孔子重新整理排序的话,那就太有意思了。《大学》将儒者的人生方向总结为:格物、致知、意诚、心正、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或者只是一种潜意识,与周南描述的过程高度地吻合。纵观古今人物,莫不追求轰轰烈烈的人生经历,进退之间,把人生这场游戏玩得兴致盎然。至宋代,关学大家张载从更高的视角,将人生的最高境界总结为:“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诗》是中国文化物化了的种子,这棵大树生发的每个枝叶,无不有着这棵种子的基因。每个人丰富又殊异的人生中,皆拥有源自这棵文化大树的遗传。某种程度上来说,《诗》不仅仅是从文学的角度升华后的生活,更是令我们对自我人生进行反观,领悟生命存在的意义并将之映射到真实的生活,从而期求如《诗》般绚丽的人生。

    《读诗琐记》,作者:许健,大32开64页,西安市志远助残公益慈善中心出品。

    原创图文版权所有,引用请联系。

    西安市志远助残公益慈善中心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52610100MJY195590M

    联系邮箱:zhiyuan@zhiyuangongyi.org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诗琐记之《周南》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aixd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