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到一个问题,微信朋友圈为什么不做置顶功能?
又是经典的分析。
首先看置顶功能是什么?
将某一个重要信息置顶。置顶的好处是进来的人可以第一眼看到它。
缺省法:(有它没它有啥区别?)
朋友圈的功能:发表文字和图片,分享文章和音乐。定位是在即时沟通之外,扩充社交场景,用户将线下的动态同步到线上以此进行社交互动。(15年时候听一个腾讯的交互设计师说,朋友圈的使用率超过微信聊天的使用率。)
朋友圈加了置顶之后,用户在个人主页,将自己的某条动态置顶。
这样,所有进来他个人朋友圈的人都可以看到了,这条动态的曝光率可以增强。
没有置顶的话,用户查看个人信息可按照时间流查看好友动态。
对访客并没有多大影响,他达到他了解的目的了。
定位法:(看他符不符合产品理念)
那这符合朋友圈功能的定位吗?
微信是基于熟人的即时通讯工具。朋友圈是基于熟人之间的生活分享快讯,是具有私密性。朋友圈是一个相册,所以它有封面,但与线下相册的可随意拆解组装不同,线上相册是基于时间线的相册。有了置顶之后就扰乱了相册的时间线。
场景法:(用户场景下的需求是如何的)
用户场景1:你想了解用户的近况。
置顶的动态只是想让别人知道你近况,而近况你可以更直接的进行沟通,而不是看朋友圈。朋友圈只是扩充社交,直接沟通是更高效的方式。
用户场景2:我想将动态置顶,别人进来看就知道我的状态了。
回想下,我们单独去看一个人朋友圈的时候,是点击进去查看。但这个比看朋友圈的使用率低得多。所以自己朋友圈的置顶使用率偏低。
而我更倾向于微信主导高质量的沟通方式。朋友圈只是一个扩展场景,所以做得克制。
那微博的置顶功能如何?
微信是一个公开的信息流产品,信息流排序除了时间轴排序,还有推荐排序,还有置顶。
这是基于微博的信息广泛性和公开性,他想让用户获取更多有效信息,让用户沉浸在其中,而朋友圈的信息是私密的,是有限的。不要沉迷朋友圈,去聊天吧。
在微博这个大广场里,个人微博页是一个小屋。微博的定位是广场媒体,强调传播影响力。
每个小屋都可以写上自己的介绍,也可以将代表自己的信息呈现出来的,让大家都看到,让大家更好去了解你。没有置顶的话,用户也可以查看他的动态。
但对于企业用户或公开明星,他需要将最近活动动态或广告置顶,让用户及时看到相关信息。
因为用户来看他的个人页,是除了关心之后的营销目的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