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谈天说地心情随笔随笔散文
时光的隧道里,家乡渐行渐远

时光的隧道里,家乡渐行渐远

作者: 修行ing | 来源:发表于2023-12-15 19:43 被阅读0次

小时候的记忆已经很久远!我们那个大山里,有着外面不一样的世界!我们没有童年,或者没有童年的玩耍嘻闹。所有的记忆都跟田间地头、山里河间的劳作有关。

那时,很小的时候,每个人都是家里的劳动力。挑不动水,就两个人到河里抬水回家,抬水的过程就是杠祸的过程,总会为绳子放在扁担的哪个位置争执,还有时水洒出来弄湿了衣服。我也不知道,那时大人们怎么忍受这聒噪而低效的劳动的。

那时,每个季节都有劳动的项目。扯秧,锄草,铲草皮,打花果,捡橡碗,摘野木耳,砍黄荆条,寻山葡萄……山间万物,都是财富,只要舍得出力,都能把辛苦的汗水换成微薄的家庭收入。

下雨天,上山摘野木耳,我和老妈迷过路,在山上打转几个小时,不知道从哪里下山。天快黑了,衣服都脱下来装了木耳,浑身哆嗦着,连滚带爬跌跌撞撞摸进家门。回家后,顾不得换衣服,顾不得取暖一下,要迅速把木耳都池在火灰里,不然就会稀烂而化成水,就废掉了。

打花果,三妹的食指被砍得看得见骨头,只用野草缠一下,继续爬高上低,坚持到天黑时,打的花果装满所有的袋子才回家。蚊虫叮咬,满身都是包,这已经不值得说了,不算什么事。

铲草皮,也是一项枯燥而经常的劳动。在自己田埂上,在自家房屋旁边,会一直拖延到月高雾起。我总觉得我们那时干活其实很偷懒,效率很低,也许大人们觉得我们能够干一点是一点,要求并不高,所以才对我们的磨洋工视而不见。

寻山葡萄时,我总是走一截往老妈的挑子里加一些,老妈瘦弱的肩膀,挑着家里的千钧之担。还有卧病在床的老爷爷,还有七八十岁的小脚老奶奶。不过奶奶还能帮家里做做饭,老爷爷在我记忆里都是卧床不起的。爷爷患有肺结核,防止传染,他单独住着一间小屋。爷爷总是半夜三更喊着要喝鸡蛋花,这是我非常不解而又深刻的记忆。

打米,也许是那时极为艰难的事情。一个大队就一台打米机,而且打米机的主人是白天干活,晚上开机打米。打米要排队,打米那天,老妈基本上都是一夜不睡的。老妈去打米迟迟不得回来,奶奶会吩咐我们去接一下老妈。我们姊妹几个,抹黑着山路,走一截没有见到妈妈就回撤一截准备回家,再往前走一截撤一截,犹犹豫豫,进进退退,黢黑的暗夜,阴森可怕。

我们一次也没接到过老妈,她总是到下半夜才能回家,回家打开风车把米车干净,装进米缸,基本上已经天亮,该做早饭和第二天的农活了。

1981年分田到户时,我才4岁,家里六亩多田,我跟老妈牵秧架子,俨然是一个硬劳动力。我手指肿着,腰像是要断了似的疼,可老妈和奶奶都说,小娃子没得腰……

我最最讨厌的农活是散粪,拿起粪叉我就头晕,作呕,整个肚子里翻江倒海的不舒服,要命一样的难受,往往这时候老妈就会骂我一通,“死女子,看你以后自己种两亩田咋搞?”这种感觉和这句话,几乎是刻在了我的记忆里,在学校读书的时候总感觉快乐而幸福,从来没觉得累过,现在依然如此!

到了冬天,河面会结很厚很厚的冰,凿开冰块,凿开一方河水,在刺骨的冷水里洗菜洗衣服,那是每天的必修课。现在回想那种刺入骨髓的寒冷,依然感到手指发木。

我们家姊妹四个,一般有两个跟着老爸在他所在的学校上学。每到周末,就会从学校回到大山里的家中。每次都会从家里带些米、油、菜之类的,从那个大山里的家到老爸的学校,有一二十里山路,常有的记忆里就是背着这些东西很艰难的翻山越岭。老爸为什么不能肩挑背扛、减轻我们的负担呢?按说应该,但他没有。他不是在喝酒,就是已经喝醉了;不是在发脾气,就是发脾气还不解气。大概是这样。

等我参加工作以后,才慢慢有些理解老爸,下了讲台回家耕田,收罢稻谷又赶往学校,手上的粉笔灰和着地头的乱泥巴,辛苦的两头奔忙,实在不容易。如果不是为了多生几个孩子,不是为了照顾爷爷奶奶,老妈也不会从教书回到农村,老爸也不会成为憋屈的半边户。

我的小学一二年级,是跟着爸爸在王台小学上的,虽然不需要每天走路去上学,但每个星期回家一趟要翻几座山,走几十里山路。有一次下雨,爸爸让我一个人留在学校,他独自回家,我哭得撕心裂肺、拼命挣扎着要回家的场景,到现在都记忆深刻。我大抵是想家了,想妈妈了?现在回忆时,仍然理不清楚,很模糊。

两年后就是二弟跟着爸爸上学,我转回了大队的小学。三妹到初中才去爸爸的学校,小弟是一直跟着爸爸上学的。那时爸爸已经调到朱集学校。

三妹总觉得不公平,她一开始就在大队的小学上学,每天要走好几里路来回,每天放学回家还要帮忙家里做活。她的辛苦多一些,经历辛苦的时间也长些。也的确,因为她排行老三,性格又倔又烈,受的优待最少。特别是初中毕业后,家里决定不再让她上学,她跟老妈针锋相对度过了一段极不愉快的时光,老妈意外去世也让她承受了一段极为艰难的岁月。后来唯一一个转商品粮的机会给了她,曲折周旋招工到了随州的缫丝厂,也没能抹平她心中受伤的记忆,到现在她有机会就会诉说一番,言语之间都是辛酸和委屈。

四弟是老幺,除了一直跟着爸爸上学之外,还有一项农活优待。那就是无论家里多忙,他的任务都是放牛。他总会起得最早,趁着早上凉快,把家里的几头牛赶到山上,牛吃饱了,他就独自去到几里路远的孤山里钓鱼,这是他的最爱,也是家里唯一可以改善伙食的希望。但后来不管什么时候回忆起来,我总感到一种隐约的担忧,小弟那么小,他钓鱼的堰塘都在山里面,看不到一个人,安全其实一点保障都没有!可那时,怎么会有安全这个概念呢?

那时,山林茂密,山里有很多粗壮的树木。我出嫁时,妈妈请了十几个亲戚帮忙,从山里锯了两棵合抱不过来的松树,做了成套的衣柜,用一辆车拉到婆家,一路上惹起很多人羡慕,感叹陪嫁真是好!陪嫁,永远是一个女人的底气!我们在八十年代就已经开始种木耳,种香菇,那时,段木好多都是一尺开外粗的大树锯成的。现在想来,那是极为得不偿失的自然掠夺。前些年,过度砍伐几乎毁了山林,放眼过去,一片萧条。尽管封山育林这么多年,山上已经很难找到成材的大树了,都是些细密的灌木和杂树,松树不多见了。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那里的农民都淳朴勤劳,但底层人们之间的恶意和嫉妒都是刻在骨子里的。邻居无处不在的隔膜,和着村民那句“他们家娃子都想当官”,都一同被刻在了记忆里!

记忆总是可以随时穿越时空,伤痛永远沉淀在岁月的长河里!

相关文章

  • 渐行渐远的家乡

    渐行渐远的家乡 念故乡 念故乡 故乡多可爱 天青青 风凉凉 乡愁阵阵来 故乡人今如何 常念念不忘 在他乡 一孤客 ...

  • 渐行渐远的家乡

    五月份时爷爷摔断了腿,在床上躺了很久,91岁高龄了,钙质流失,骨头也变得很脆了,走走路不小心平地上摔一跤就能...

  • 渐行渐远的家乡

    2020年,是我离开家乡来到这座城市的第8年。9.26回家乡参加一场同学的婚礼,这次回家突然发现我已经离我的家...

  • 渐行渐远的家乡

    下午五点零八分,我终于踏上了家乡的土地。“嘶,呼” 站在原地做了一次深呼吸,真的发现家乡的空气是亲切的。之前总...

  • 渐行渐远的家乡

    文/摄影:若冰 2021年8月7日,立秋 。 早晨刚刚到单位,就接到家乡邻居大哥打来的电话,被告知我家的老屋在大雨...

  • 时光渐行渐远

    老来多健忘,到2017了,竟不大记得这一年到底做了些什么,还好有相机这个记录时光的好东西,才不至于遗忘。脱离学生时...

  • 时光渐行渐远

    时光,渐行渐远, 像天上边随风般的流云, 触不可及,不知不觉翩跹, 之前的位置早已悄然改变! 时光,渐行渐远, 一...

  • 渐行渐远的时光

    秋意浓浓,秋月皎皎。 傍晚,从姑妈家回来的路上,真切地感觉到夜凉如水,风从肌肤上滑过,凉意浸入心脾...

  • 渐行渐远的时光

    我们总有一段被称之为“青春期”的日子,所谓青春,不过就是我们想给自己插上一双闪闪发光的翅膀,想要快速远离家长,以及...

  • 致渐行渐远的家乡

    黎明前的黑暗深邃而短暂冰封了好长时间的大地没有半点解冻的迹象远处并不巍峨的群山却给人不相符的压迫感 厚厚的浓雾正在...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时光的隧道里,家乡渐行渐远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zjgg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