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是中国春节年俗中最后一个节令,也是中国的重要传统节日之一,又称上元节、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时间为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正月十五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
2008年6月,元宵节被选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01关于元宵节的传说
元宵节的形成有一个较长的过程,起源于民间开灯祈福的习俗。据说,正月十五在西汉已经受到重视,不过真正作为全国民俗节日是在汉魏之后。
农历正月十五,自古被称为元宵节、上元节、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民间有句老话说“没出十五都是年”,可见正月十五也是春节节日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关于正月十五元宵节来历,自古之今有各种各样的传说,其中有三种说法流传较广。其中一个传说是元宵节是汉文帝时为纪念“平吕氏之乱”而设。相传吕后一系在吕后死后害怕大权旁落,密谋叛乱,齐王刘襄联合周勃等功臣一起平定了“诸吕之乱”,平乱之后,众臣拥立代王刘恒登基,称汉文帝。文帝深感太平盛世来之不易,便把平息“诸吕之乱”的正月十五,定为与民同乐日之日,京城里家家张灯结彩,以示庆祝。从此,正月十五便成了一个普天同庆的民间节日。
这第二个传说是元宵节又称“上元节”,是人们庆祝一年中第一次的月圆之夜。根据道教的“三元说”,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七月十五日为中元节,十月十五日为下元节。主管上、中、下三元的分别为天、地、人三官,天官喜乐,而在古时没电来照明,“点灯”这件事本身就具备很强的仪式感,故上元节人们要点起万盏花灯,携亲伴友出来赏灯,燃放烟火,载歌载舞,表达自己的美好心愿。
第三个传说则是与动物相关了。相传元宵节起源于“火把节”,汉代时,百姓在乡间田野持火把驱赶虫兽,希望减轻虫害,祈祷获得好收成。唐宋以来,这项活动已非常兴盛,参加歌舞者有时多达数万人,从晚上一直到白天才结束。然而随着社会和时代的变迁,这种习俗发生了变化,火把也逐渐演变成了彩灯。其实,一直到今天,中国西南一些地区的人们仍在正月十五用芦柴或树枝做成火把,成群结队高举火把在田头或晒谷场跳舞。就这样,这些庆祝活动逐渐演变了如今的元宵佳节。
02有关元宵节习俗
舞龙和耍灯是一些古老的传统活动,已有千年历史,象征着风调雨顺,四季平安,勇敢和力量,以及团圆和和谐。它们如今已成为非遗文化,并在元宵节等重要节日中得到广泛的传承和展示。
猜灯谜是元宵节最具特色的活动之一,活动现场通常会挂出大量的红灯笼,猜谜者可以猜测灯笼上的谜语。这是一种寓教于乐的活动,既传承了文化,又提升了节日的欢乐气氛。
吃汤圆是元宵节最重要的食俗之一,象征着团团圆圆,阖家幸福。除此之外,还有各地特色的小吃,如北方的元宵,南方的汤圆等。
唐朝时佛教盛行,官员百姓都在正月十五这一天“燃灯供佛”,佛家灯火于是遍布民间,从唐代起,元宵张灯即成为法定之事。
元宵节主要有赏花灯、吃汤圆、猜灯谜、放烟花等一系列传统民俗活动。
另外,不少地方元宵节还增加了游龙灯、舞狮子、踩高跷、划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传统民俗表演。
元宵节始于2000多年前的汉朝,与东汉佛教文化的传入有莫大关系,汉明帝永平年间,为了弘扬佛法,命令在正月十五夜在宫中和寺院“燃灯表佛”。
03四大名著里我们都能看到元宵节的影子
《三国演义》第六十九回“卜周易管辂知机,讨汉贼五臣死节”中说是耿纪、金韦等趁正月十五庆祝之际讨伐曹操。
其实,那个时候“元宵节”还不是很热闹,基本上以庆祝新年为主。
因为一直到唐朝,佛教灯火才真正的走入民间,正月十五张灯才成了法定之事。
因此,《西游记》里面的元宵节关于灯的记载也就详细了起来。
《西游记》的第九十一回“金平府元夜观灯,玄英洞唐僧供状”中对上元节之夜的灯做了详尽的描述:
“梅花灯、雪花灯、核桃灯、荷花灯、青狮灯、白象等、虾儿灯、鳖儿灯、羊儿灯、兔儿灯、凤儿灯、虎儿灯、马儿灯、金鱼灯、仙鹤灯”等等,给我们展现了上元节的繁灯景象。
佛教中,释迦牟尼神变的日子是在西方的12月30日,这一天是我们东土的农历正月15日,《西游记》又是劲仔唐僧西天取经的事情所以说对于释迦牟尼神变的日子不能不详加记载。
而真正把上元节叫做元宵节的,应该是始于宋代,因为真正吃元宵的记载是见于宋代。
宋代的《岁时广记》、《平原续稿》、《大明一统赋》中记载正月十五必食“圆子”,也称“乳糖元子”、“浮圆子”、“糖元”……
所以,《水浒传》第七十二回“柴进簪花入禁院,李逵元夜闹东京。”当中有一篇《绛都春》的词,描写了正月十五元宵之夜的盛况景致,也把以前的“上元节”成为了“元宵节”。
到了《红楼梦》里面,有四次提到元宵节,第一次是甄士隐在元宵节丢了女儿英莲,预示了豪门的由盛变衰。
第二次提到元宵节是元妃省亲的时候,这里作者中脉渲染了贾府的元宵节尤其对灯的描写。
“院内各色花灯烂灼,皆系纱绫扎成,精致非常。清流一带的石栏上有“水晶玻璃各色风灯”,杏柳等树,每一株悬灯数盏,船上亦系“各种精致盆景诸灯”。”
此时的元宵节不光张灯结彩,尤其是灯谜也让节日传达出来气氛。
当时元妃的灯谜是:“能使妖魔胆尽摧,身如束帛气如雷。一得人方恐,回首相看已化灰。”---(爆竹)。
迎春的灯谜是:“天运人功理不穷,有功无运也难逢。因何镇日纷纷乱,只为阴阳数不同。”---算盘。
探春的灯谜是:“阶下儿童仰面时,清明妆点最堪宜。游丝一断浑无力,莫向东风怨别离。”---风筝。
惜春的灯谜是:“前身色相总无成,不听菱歌听佛经。莫道此生沉黑暗,性中自有大光明。”---佛前海灯。
看到这四姐妹的灯谜,当时贾政心里就想:
“娘娘所做的爆竹,此乃一响而散之物;迎春所做的算盘,是打动乱如麻;探春所作风筝,乃飘飘浮荡之;惜春所作海灯,一发清净孤独……”
这首四首诗,一是预示了四姐妹将来的归宿,二是透漏了贾府日后没落的先兆悲声。
第三次提到元宵节是吴进孝前来缴地租,自认为会得到重赏时,贾蓉否认道:“纵赏银子,也不过一两百两斤金子……再两年,再一回省亲,恐怕就穷精了。”
最后一次的元宵节写得又极其简单,元妃薨逝于是年12月29日,宝玉因雨丢失而生病,让我们看到了贾府的没落。
纵观由“上元节”到吃“糖元”到“元宵节”,我们看到了“元宵”文化的历史变迁,阅读四大名著中的元宵节,《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让我们学到了当时的庆祝方式还有当时的盛况,《红楼梦》还让我们学到了“节”和人结合时的隐喻。
敬畏大自然,又不向大自然低头,造就了华夏民族五千多年的历史盛况,也希望这些节日能继续传承下去,继续发扬光大。
03有关元宵节的冷知识
①“元宵节是古代的情人节”
古时,年轻女孩不允许出外自由活动,但是过节可以结伴出来游玩。不少未婚男女借着赏花灯偶遇心上人,也输出了很多表达爱慕之情的诗篇。
②“元宵节可以名正言顺偷菜”
古时元宵节有“放偷”的习俗,厉害的有偷空人家菜园子的。除了偷菜,人们也还偷别的东西,比如偷灯——送灯或偷灯以祝愿生子。
③“元宵和汤圆的储存方法大不同”
汤圆的储存温度需低于零下18摄氏度,冷冻储存,保质期一般在三个月以上;元宵外层的干糯米粉容易吸水,冷藏后味道会变,因此元宵多为现做现卖,保质期多为三两天。
04有关元宵节的古诗词
其一:一剪梅·元宵佳节
欢庆长安今上元。灯靓街头,牛舞城垣。喧天锣鼓舞龙欢,焰火升腾,迎接婵娟。
美酒元宵伴月圆。味美肴佳,狼籍杯盘。万人空巷谜同猜,谜面非凡,游客昂轩。
其二:望海潮·元宵节
元宵甜好,婵娟明艳,大唐西市神奇。龙舞凤吟,锣敲鼓打,霓虹灯彩熙熙。灯谜启人思,焰火冲天起,牛气威威。乍暖还寒,游兴火热正相宜。
大唐不夜城挤,赏玄宗走马,太白吟诗,潇洒逼真。喷泉起舞,谁将彩练挥移?衬雁塔雄姿。玄奘铜塑立,游客徘徊。肃穆神情虔敬,祈福意痴痴。
其三:鹧鸪天·龙年元宵节感怀
节旺雨水庆元宵,花灯亮夜雪明昭。绣屏城北裁新玉,金顶琼瑶舞袖招。
龙首节,景妖娆,迎春伴柳映新条。烟花爆竹妆天际,四海升平欢乐潮。
其四:满江红·甲辰岁元宵节感怀
火树银花,今宵靓,华夏情满。年未完,龙腾狮舞,礼花璀璨。一碗汤圆万千情,三代同堂百般暖。人未老,山青水更绿,盼来年。
月背面,玉兔欢;嫦娥伴,共蹁跹。天地间,鹊桥芯心相连。故园今朝逢盛世,神州明日谱新篇。齐追梦,人勤春来早,奋扬鞭。
写在最后
每年都是以“闹元宵”给热热闹闹的春节画上句号。元是周而复始的,人们有可以盼望着来年的春节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