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讲次
原文摘录自 日常老法师 《菩提道次第广论》开示
【科判 】 (释名)
【音档 】 1B 07:16 ~ 08:32
【开示原文】 可是不幸的是……但是绝对没有真的做到。
提个问题哦!乃至「文本」的概念懂了吗?有的时候文本的概念也是没懂的。真正地懂了文本、懂了教理,我们自然就会拿着这个教理来照自己的心。
像有一段师父的日记,说:「来此又时日,以所习道次第反观自己,深感不对。不对处是:不以法自净,而以法绳人。目前务必以戒自心,自己做到了,方好济人也。」「济」,是济度天下的济。 [00′55″]
所以为什么要学这些教理呢?为什么要学呢?一定是拿所学的来反观自己。注意!反观自己的身、语、意,反观自己。反观自己一定会看到什么?看到那个不对的东西。不对的是什么?法的方向一定是自净其意的,不是以法来约束别人的。要警戒自心!而且师父说:「自己做到了,方好济人啊!」 [01′30″]
在师父的日记中,几乎篇篇渗透了强烈的、自我精进的这样一个气息呀!满篇都是这样的。所以在讲《广论》的时候,我有时候倒觉得师父有一些东西讲得云淡风轻,可是在他的日记里都是极度深刻的。
就是每一步都像一个小学生一样,非常非常地扎实和认真地做功夫,没有一点点花拳绣脚的迹象,一点都没有!他非常深刻地以《菩提道次第广论》的法理来明照自己的心。
其实师父就是这样做的,一步一个脚印这样做的,包括他作课诵,包括他见谁了、说什么。还有师父教我很多事情,师父也把它写在日记里边,然后我再重看,每一篇、每一篇师父都在策励自己。你看到的就是非常非常虔诚的一个佛陀的弟子,非常地虔诚! [02′42″]
所以在师父的日记中,看不到一丝丝他觉得对佛法懂了的这种感觉,每天都是拼命地策励自己。
那我们会不会对佛法有受用?比如师父从来不间断诵《般若经》,师父诵《般若经》有受用的时候,会很欢喜地感恩上师三宝、护法的加持,从来没有说这是自己领会的。就像《般若经》上所讲的「承佛威力」,都是这样感恩佛陀。 [03′14″]
说:「佛法里边讲的空,你就要看破、要放下。」这点我就跟所有的老学员们探讨一下,也许新学员也用得上吧!就是能不能放下:我们学了二十多年了,不能再以一个像初心那样虔诚的状态来学了。这点能看破吗?在此处能看破吗?
还有包括我自己,我自己现在是在给别人讲法吗?还是我在重新地学习。是学生吗?应该是个学生!我们在一起学习。二十年过去了,或者多少年过去了,我们看破了什么?每一次懂了,过一段时间发现:哎呀!还有更不懂的;再看一下师父的手抄,哇!又有不懂的。
怎么觉得这个手抄好像越来越广、越来越深,你越走近它的时候,欸,它好像后退一样,就是觉得到底有多少未明了的深意在等待着我们去探讨。 [04′26″]
所以班长啊,可以放下自己的权威吗?可以放下自己在班里好像对《广论》很权威的那种感觉吗?像一个初心的小学生一样,老老实实地学习。
甚至刚刚进班的那些同学、刚开始学的,有可能他们会比我们学得好喔!因为这条路不一定越晚来的他会学得不好,有的时候他会像一匹黑马,一下子冲到前面。 [04′52″]
所以抱持着一个真的好好跟佛学、跟师父学、跟所有广论班的同学学,乃至跟所有众生学习的心,抱持着这样的一个心,就不会动不动被「懂了、懂了!」这样一个东西障碍住。
而且常常觉得自己懂了,久了会不会生起骄慢?一旦生起骄慢之后,学得越久的人就越骄慢。资格老呀、什么都看了啊、什么都知道了啊!唯有什么不知道?唯有心地不知道啊!这样的话,可能就成了师父在此处所破的那种学习状态。 [05′32″]
所以越久的人越容易发生懂了,然后就变成忽略。
在听法的时候,心就非常浮浮地放在上面:「啊,我听了,知道怎么样!」就没有恭敬心了喔!没有认真的一种状态。
如果没有恭敬心、没有认真的一种状态,如何去体会字里行间的深意?如何去体会在此处所指的内心相状是什么?我们怎么会发现我们错的、无明的部分呢? [06′03″]
师父在这里边就问:「结果你真的看破了吗?你真的放下了吗?你真的自在了吗?我想仔细地检查,不能说没有,但是绝对没有真的做到。」
关于「仔细检查」这几个字,在听吗?仔细检查,怎么检查呀?比如在听一堂广论课之前,你的听闻轨理要不要做?
有听说过一个日本的剑道大师——宫本武藏吗?他说:「胜负决定在剑鞘之内。」剑还没有拿出来,那时候就决定胜负了。
这一节课上得好不好,源于我们的准备、我们的发心。我们之前的准备很充分,这节课就会捞到大量的、很珍贵的法义;如果浮浮泛泛的一个态度,轻率地就开始听了,没有一个殷重、恭敬的心,那我们可能就浮浮泛泛了这节课。 [07′21″]
所以听闻轨理还在乎吗?老学员还在乎吗?记得我们一开始学习的时候,哇!听闻轨理要特别特别认真地去准备,因为这《广论》太深了,万一都听不懂怎么办?
我们只是害怕我听不懂怎么办?不会常常生出:「啊,这又懂了、那又懂了!」不会生出来这样的心。
那个时候是唯恐不懂、唯恐准备不周,所以在上课之前都拼命地思惟闻法胜利,再把自己的续流好好地安在——好像坐在一个说法的课堂上等着师父的身影出现。怀着那种非常恭敬的、期待的、万分珍惜的心,不想忽略过他讲的任何一个字。
同学们还有没有这样的初心啊?自己好好地向内心检查一下。如果发现自己的心都没有当初那么努力和虔诚了,那能说我们懂了吗?
问题集
1. 请问这里说懂了文本的标准是什么?
2. 为什么「真正地懂了文本、懂了教理,我们自然就会拿着这个教理来照自己的心」难道在这之前都不算懂吗?
3. 请问接着讲的这段师父日记跟前面这段有什么关系呢?
4. 师父既然「 看不到一丝丝他觉得对佛法懂了的这种感觉,每天都是拼命地策励自己」那师父「会不会对佛法有受用 」?如果有的话为什么师父又可以觉得自己不懂?这种心态是如何修出来的?
5. 请从以上的开示中总结出我们对于自己学了很久的广论这点没有「看破」、「放下」的现行。
6. 请问我们有这里说的「忽略」的现行吗?那是怎样的?
7. 「仔细检查」和听闻前行二者的关系为何?
8. 为什么没有初心就不算懂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