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出自杜甫的《蜀相》。诸葛亮六出祈山,殚精竭虑,没有完成北伐中原,恢复汉室的宏伟大业,撒手五丈原,至死不暝目,令后世追怀诸葛亮的仁人志士泪湿衣襟,无不对诸葛亮忠诚献身的崇高景仰与事业未竟的无尽惋惜,潸然泪下,唏嘘万千。
本文所要缅怀的不是诸葛亮,而是稍晚于诸葛亮的西晋著名战略家,政治家,文学家羊祜。羊祜之死感天动天,上至天子下至庶民,甚至敌国守边将领,如丧考妣,悲痛欲绝,比之诸葛亮仿佛应该略胜一筹。
也许你可能不屑一顾,区区羊祜,怎可与军事谋略和政治智慧皆非同凡响的诸葛亮相比?
羊祜外祖父是大名鼎鼎的蔡邕,即一代才女蔡文姬的外甥。他继承了外祖父的优秀基因,博学多才,善于撰写文章,仪度潇洒,长相俊美,令世人垂青不已。州府多次征辟和任命,都被淡泊名利的羊祜一一拒绝。在曹爽与司马懿两大政治集团角斗中,察觉已占先据的曹爽必败,又因其丈人夏侯霸是曹爽的阵营,故游离于两大集团之间。在司马懿获胜之时有惊无险,没受牵连,其政治嗅觉之敏锐令人叹为观止。夏候霸投奔敌国蜀汉,世人恐唯躲之不及,极力撇清关糸,而羊祜对落难的夏侯霸亲属,恩礼照旧且愈于常日;对妻子,夏侯霸的女儿,不因其父降敌怕牵连而冷落甚至休妻,恩爱如初,矢志不渝。魏帝曹髦喜欢文学,臣子写诗献媚大有人在,羊祜敬而远之;曹奐为帝时,主动请求调出。晋国建立,尽管姐夫是西晋开创者司马师,也算是外戚,又因扶立有功,深受晋武帝司马炎的宠幸。但明智的他,怕引起权臣贾充等人的妒忌引火烧身,力辞公爵。《资治通鉴》记载,“每拜官爵,常多避让”。虽任职重要关键部门,凡参与政治谋划和推荐人才,“皆焚其草(稿),世人莫得之,所进达(推荐并发达)之人,皆不知所由(有谁推荐)。”“不需要别人感恩戴德”,已成他的口头禅。为人低调,淡泊利,争权夺利从不参与,对大臣之间尔虞我诈,明争暗斗,嗤之以鼻,不少功臣先后死于贾充等之手时,羊祜故能独善其身。
有人说羊祜是西晋的奠基人,的确名之实归。有吞吴之志的晋武帝把灭吴大计寄托在羊祜身上,把他派到与吴国边界最长,对峙最激烈,灭吴战争最关键的荆州,都督诸军事,所寄予的厚望,明眼人一看便知。
历经波折之后,羊祜清醒认识到灭吴大计非朝夕可得,一蹴而就,于是就采取军事蚕食和政策怀柔双管齐下的长远战略。
在还不能吞掉对方的可能性时,羊祜用仁义礼智信的儒道德准则与吴守边将领友好相处。西晋军队缺粮入吴境收割庄稼,命手下留下价值相等的绢作为补偿;边境打猎时,遇到禽兽为吴人所伤,掉在晋国境内,派人悉数还给对方。吴国谢幕的最后名将陆抗,与羊祜惺惺相惜,留下“羊陆之交”的千古佳话。陆抗病了,羊祜送来的药,一口气吞下;陆抗送来的酒,羊祜一饮而尽。面对国内乃至朝廷的舆论压力,两人一笑了之。陆抗由衷夸赞羊祜之德量“虽乐毅,孔明不能过也!”
也许有人怀疑羊祜被对方感化而妥协让步,如是,那可是大错而特错。羊祜采取的睦邻之策,旨在瓦解敌军斗志。因为陆抗在,吴国存。“兵不厌诈",羊祜与陆抗心里都明镜似的。诈谋隐藏于心,友好付诸于行,此乃常人难能比及!
灭吴之志了然于胸,以攻心取代武力,都是在和风细雨不露声色中进行。羊祜在荊州大办学校,兴办教育,发展民生,安抚百姓,于是吴国百姓纷纷越界奔晋。羊祜把军队一分为二,一是屯垦,二是戍守。从此,军无百日粮到积蓄可达十年。戍守的军队也按照羊祜的策略,系取循序渐进的策略,逐步蚕食吴国领土和资源,削弱其后勤补给能力,不断积累力量,寻找最佳战机,从不急于求战。同时继续奉行绥靖策略,优待俘虏,厚葬敌国将领,归还被俘百姓,耐心等待时机。
时机终于来了。当陆抗在忧国忧民中焦虑死去,吴主孙皓愈加残暴贪婪,羊祜不失时机上《请伐吴疏》,得到晋武帝司马炎的首肯。但是木秀于林风必摧之,羊祜的才德遭到很多大臣尤其是贾充,苟勗等权臣的嫉妒,以西北鲜卑未定,不可两线作战为由,因反对而反对。羊祜十年来含辛茹苦精心策划的宏伟蓝图,每条规则有条不紊,每个步骤切可行,却因此被搁浅。
也许是天妒英才,殚精竭虑的羊祜如枯灯油尽奄奄一息。壮志不已,抱病入朝,面陈伐吴之策,受到晋武帝司马炎的高度认可。羊祜谢绝晋武帝让他“卧护(监督)诸将"的圣旨,“功名之事,臣不敢居之”,淡漠名利,衷心为国的高尚情操展现无遗。病危之计的羊祜,举荐杜预代己出任征吴大都督,举荐王俊率楼船从益州出发,终于一片降幡出石头(城),三国终究归统一,而长眠于地下的羊祜看是不到天下沸腾的日子了!
公元278年的大寒,亲自为羊祜出殡送行的晋武帝司马炎“涕泪须鬓皆为冰″。荆州军民“为之罢市”,大街小巷哭声不断。晋国荆州的哭声传到吴国这边,“吴守边将士亦为之泣(不成声)"。
因为羊祜生前喜游岘山,“襄阳人建碑立庙于其地,岁时祭祀,望其碑者无不流涕,因谓之‘坠泪碑′”。(《资治通鉴》)其山虽不险雄峻却因羊祜而闻名遐迩。历史上无数文人雅士读完坠泪碑文,无不潸然泪下,李白,苏东坡也在其中,唐代诗人孟浩然诗日“羊公碑尚在,读之泪沾巾"。
每每聊三国,常常为之感叹,人们熟知桃园三结义,熟知三顾茅芦,就连为关羽牵马捧刀的周仓也似乎比羊祜出名,不禁为羊祜惋惜和感叹,这样一个当时明德远播,壮志未酬身先死的好人,英雄,难道不值得我们讴歌与铭记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