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真做个读书人

作者: 天地一Sa欧 | 来源:发表于2020-04-09 11:29 被阅读0次

读《PET父母效能训练》第一讲

      教育并非高高在上地就某一主题进行教诲,并找出各种各样的事情作为例证,而是将身边随处可见的普通小事信手拈来,推动个人的思考。        ——《你想活出怎样的人生》

何谓PET:

父母 效能 训练 三个英文单词首字母缩写

第一、二章主要内容:心态

一、做父母的心态:

      现今社会青少年心理和行为问题越来越多也越来越受到关注,每当有问题事件报道出来的时候,人们脑中第一反应就是:这孩子一定是家庭教育出了问题,或者是亲子关系出了问题,大多以先责备大人不懂教育为主,极少有去同情或站在父母这一边的。当然,这一切表面看起来是这样的,没错。可是我们有没有想过,其实每个家长都是第一次当父母,即便是在多子女家庭里,对于特定的某个孩子来说,父母也是第一次做TA的父母,没有任何有效经验可谈,有的仅仅是借鉴于当初自己的父母对待自己的模式,或是是通过自我学习或前一个孩子身上总结所得,用在这个孩子身上的时候,结果或效果也大都是未知的。没有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教养法则,同样的方法理论用在不同的家庭,甚至是同一个家庭不同的孩子身上可能结果都不同,这恰恰就是导致我们困惑、苦恼甚至是焦虑的主要原因之一。

      为人父母的心态,特别是我们中国家长百分之百的都认为教育好孩子是自己的绝对责任,这一观念是不容置疑的,自从孩子呱呱坠地开始,我们便理所当然的承担起抚养责任和扮演父母的角色,最最关键的是,我们开始忘记自己也是一个人,这一点尤其以妈妈居多。从此我们迎来了人生巨大挑战,我们的言行举止必须要符合一个好父母,至少是合格的父母的标准:无条件的爱孩子,任何时候都以孩子为主,忘记自己的各种需求,事实上很多人参加学习都是为了能更好的教育孩子,如何能更好与孩子沟通与相处等,还有一拨有着这样信念的人,那就是千万不要犯自己父母当年对自己犯下的“错误”。当然,这些以为了孩子好的出发点一定也肯定是值得鼓励和表扬的。但是托马斯.戈登博士说:“忘记自己也是一个人”,是为人父母者犯下的第一个严重错误!一个高效能的父母在孩子眼中就是一个真正的、平凡的人,孩子们通常更喜欢和欣赏父母所表现出来的真实性和人性。他们喜欢自己的父母是人而不是神,或者是你扮演出来的隐藏了自己内心的某个角色。

      戈登博士告诉大家一个观念:你不必抛弃自己的本性,学会接受自己作为一个普通人,可以对孩子有着积极的和消极的情绪,不必假装在任何时候都爱孩子以及接受孩子的一切,你要学会了解你自己的真实感受。这一点对于我们中国爸妈来说也是蛮具考验的,事实上我们的心中无时无刻都有一个声音,那就是我们必须保证且保持正确的爱着孩子,一旦发现对自己的孩子竟然产生了消极情绪的时候,就会觉得愧疚。记得当我女儿小的时候,偶尔奶奶有事会带她回老家待几天,那时候我基本上是上午刚送走,最多下午就会开始无比想念她,有时候甚至车刚开走我已开始想念。而她的爸爸经常是在车开走的瞬间,我会很明显的感受到他的如释重负,那个时候我就会觉得奇怪甚至是生气,一度批评他不是真正的爱孩子。可是,到了女儿渐渐长大,特别是有了儿子的时候,我竟然也开始有了同样的心理反应,当奶奶带着孩子们回老家的时候,那一刻我心里会感到很轻松,虽然会对家里一下子变得冷清了不太习惯,但心里还是乐意的,终于有了自己的时间和空间,但随之而来的就是心底对自己的“灵魂拷问”,怎么会有这样的心态呢?难道我不爱他们了,或者是对孩子的爱没有原来那么深厚了吗?对此我心里很是疑惑但却一直不敢说出来,直到看到了戈登博士这段话,才开始接受自己嫌姐弟俩在一起太吵闹让我感到很烦躁的情绪。其实在那个时候,我想要的是一个喜欢安静的女人的正常需求,而不是一个好妈妈的角色。当然,我现在也会选择用合适的语言和方式向姐弟俩表达出来。亲爱的朋友们,你们是否也有同感呢?

      一个比较颠覆我们认知的说法:你和你的另一半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无需时时都要保持一致性,站在同一战线上。对此理论,我不能跟大家说是对还是错,因为曾经我和很多朋友们一样,接受到的无论是孩子早期教育还是家庭教育方面的学习,都是父母双方要对孩子的教育态度保持一致,不过事实上要做到始终保持一致真的很难。比如我自己,做为一名从事幼儿教育超过十年的人,我和先生在很多时候对于孩子们的看法和做法都是不同的,在我女儿小的时候我时常忍不住要“教导”他,可现在在养育儿子的时候,我多选择随他去,我会用“那是他们父子之间的事情”来安慰我自己。事实上我也很早觉察到,我不能时刻在家扮演一个比爸爸更懂孩子、更会陪伴和教育引导孩子的妈妈的角色。关于无需一致这一点,相信对于很多妈妈可能都会很受用的,至少你会让自己少去生活中的很多烦恼。

二、面对孩子不同行为时的两种心态:

      接受VS不接受

行为:指你的孩子说的话和做的事情,而不是你对Ta的评判和看法。

    事实上同样的行为也是有些家长能接受,有些家长不接受的,哪怕是同一个孩子在不同的时期做同样的行为,就比如手插裤兜里斜靠墙站着,如果是个四五岁小男孩,我们就会觉得很逗、很好玩,但如果他15岁的时候再那样,我们大部分的成年人可能就会觉得那是吊儿郎当的样子了,大家说是不是?

      家长对于孩子行为的接受度也和家长自己本身是什么类型的人有关,有些人的接受度高而有一些的接受度低。一个人对孩子包括对外界人事物的接受度还有一个深层的心理学上的原因,那就是这个人内在的安全感以及对自己本身的接受程度。所以我们说可接受行为和不可接受行为的区别在一定程度上是受父母性格因素影响,但有时候还会受父母身体和心理状况,以及环境背景的影响。例如,父母身心愉悦的时候接受度就容易高;在自己家里和去别人家做客的时候,孩子行为的被接受度就不同。

两个小问题:

1) 平常生活中我们的孩子哪些行为是被我们接受/喜欢的?哪些是不被接受/不喜欢的?

2) 自己的哪些行为是自己接受并喜欢的,哪些是自己不接受不喜欢的?

父母容易扮演:虚假接受

但事实真相是:假装接受,太难!

没有一位父母能接受孩子的所有行为!

一些孩子说的扎心的话:

* 我妈妈很虚伪,她总是表现得很亲切,实际上却不是如此。

* 我永远无法信任我的父母,因为尽管他们不说,我也知道他们对我做的很多事情并不赞同。

* 每次我戴着鼻环来到桌边吃饭,我妈妈的脸上就会出现厌恶的表情,但是她从不对此发表意见。

* 我妈妈总是表现得非常亲切和蔼、善解人意,但是我知道她不喜欢我这类人,她喜欢我哥哥,因为他更像她。

当孩子产生这样的情绪和想法的时候,说明在亲子关系中,父母的真实情感很难能在自己的孩子面前隐藏起来。

因此,当父母受到宽容育儿这种倡导的影响,试图在远远超越他们的真实态度的情况下扮演一个善于接受的角色时,会严重地损害与孩子之间的关系,同时也对孩子的心理健康造成了影响。父母需要知道的是,最好不要在违背自己真实态度的基础上试图扩大自己的接受区域。

当父母感到无法接受孩子的行为时,最好不要假装接受!

本节主要探讨问题:

你可以接受一个孩子但不接受TA的行为吗?

戈登博士认为这个观念是个谎言!

“我确信从孩子的角度来看也是如此,如果她感到你不接受她的行为......她无疑会感到,由于她作为一个人在此刻所做的事,你对她一点也不接受。要想让一个孩子相信她的父母能够接受她但是不接受她的行为,就像让她相信打她的屁股会让父母比她自己更疼一样困难,即使父母真的能够分开来对待。”陡然感觉戈登博士揭开了一层面纱,让父母们真实的去面对自己和孩子的那些感受。

一个孩子感到自己的被接受度取决于她的行为有多少是被接受的,有多少是不被接受的。当然我们成年人的感受也是一样的。

所以,戈登博士认为我们最好向孩子坦白承认,当他在某些时候做出某些不被我们接受的行为的时候,在那个当下我们对他这个人也是不接受的。这样一来,孩子将从你的身上学会坦诚以及做个真实的人,也许会对孩子产生意想不到的影响力。

* 下节主要内容:

  PET模式中的核心理念 ~ 问题归属原则

END

相关文章

  • 认真做个读书人

    读《PET父母效能训练》第一讲 教育并非高高在上地就某一主题进行教诲,并找出各种各样的事情作为例证,而是将...

  • 【原创随笔】做个快乐的读书人

    做个快乐的读书人 ...

  • 如果有可能,我愿意做个专业读书人

    如果有可能我愿意做个专业读书人,可惜没有如果。 也就是我不能做个专业读书人。 最近读了太多的书,才发现,人生有很多...

  • 做个读书人

    最近,我一直在读《古文鉴赏辞典》,几乎没有看其它书,而且越读越放不下了,虽然有许多感触,觉得思绪万千,却依然没有理...

  • 做个读书人

    古文有云: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有书在身,无论世事如何沧桑,也能守住一方净土,宁静而致远。 前些年工作出...

  • 做个读书人

    “我也想读书,但是看不了一会儿就想睡觉。”“我想看书,但是看不懂” “我每天忙的跟打仗似的,想读书也没有时间” “...

  • 做个读书人

    “读书不是视扫白纸上黑的字重复动作。 每读本一书,实上际都是在进行次一名人访谈,在和顶的级专家交流谈话。 读书用是...

  • 读后感

    认真读了鲁迅先生这篇文章和注解,猛然吓醒,才知道旧社会读书坏处很多,旧社会读书人还是做个瓶子好一点,要善于忘记愤怒...

  • 做个快乐读书人-美)刘墉.epub 免费下载

    下载地址:做个快乐读书人-美)刘墉[www.rejoiceblog.com].epub

  • 做个快乐读书人

    一本家书,刘墉写给自己的女儿,更是给更多的孩子们和师长。 本书更像是写给女孩的一封封信,通过各种生活经历,来引申出...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认真做个读书人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zwqm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