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原始佛教的精神

原始佛教的精神

作者: plusma | 来源:发表于2018-05-04 23:55 被阅读0次

在今天,也即佛教描述的末法时代,我们可以看见佛教其实是很昌盛的,丝毫没有进入末法时代的意味,以至于不断有僧人(我见得比较多的是藏传佛教僧人),出来澄清,我们还没有进入末法时代云云。

这是因为各个部派的佛教都把自己视作正法,特别是大乘佛教。一位大乘佛教的信奉者肯定会对像法这种概念产生疑惑,明明我们学的都是实实在在的佛法,我们身边看到的也是实实在在得佛法,哪里存在像佛法而不是佛法的伪法呢?

其实就连对像法也有多重解释,还有一种解释是把佛塑成雕像进行崇拜。然而这是站不住脚的,佛对法的流变过程必定是根据法的性质来判定。

那么什么才是佛法最根本的性质呢?

有人说,佛法是心法,是解决人心困惑的法门。有人说佛法是智慧法,是给人带来智慧的法门。有人说,佛法其实就是入世法,是教我们如何生活的法门。有人甚至说,佛法是科学的最高形式,是对科学的预见与概括。

诚然,佛法能帮助我们修心,开智慧,生活的更好,甚至启发科学研究,但是有一个东西似乎这些都给遗忘了,那就是四圣谛。

遗忘了四圣谛得佛法,就像遗忘了科学归纳法的科学,前者是伪佛学,后者是伪科学。

有人问,四圣谛有那么重要吗,他除了告诉我们苦集灭道,能带给我什么实实在在的利益吗?如果不能,我还学佛干什么呢?

由此可以窥见,我们的确是进入了末法时代:学佛法是为了给自己带来好处,然而佛却处处教人离欲,这不是打脸是什么?如果有人说我离欲是为了更好的得到,那我只能说这就是实实在在的掩耳盗铃。如果你连这是掩耳盗铃都无法理解,要逃避,我只能哀叹现代人业障深重。

四圣谛为什么重要?因为佛教的核心就是四圣谛。他把人生的真相,产生苦的原因,苦的消灭,以及消灭苦的手段都揭示了。有人说,佛教的核心其实是心经,没错,心经是一部经典的论述空的经文。但是历史上虽有读心经开悟的,却没有读心经达到慧解脱的。有人可能会说,开悟就是慧解脱。那么他就把理解力和见法混同起来了。

开悟确实是一种对于佛法理解十分深入的状态,我们听了开悟者的话语,会有恍然大悟,醍醐灌顶的体验。但是,并不是只有正法能让人醍醐灌顶,一些伪法也可以有同样的效果。否则,世界上所有醍醐灌顶的人都是听闻佛法而得到这种体验的了。

而慧解脱是见法,然后断除无明。假如一个人得到了慧解脱,那他就一定是阿罗汉。其实大乘佛教对阿罗汉是鄙视的,他们动不动就是菩萨。假如世上有这么多菩萨,那么世界早就没有了战争和恶。事实是菩萨是稀有的,他必须要得到佛的受记才能成为菩萨。人人都想成为菩萨和佛,无非是一种妄心心。真正清净的想法,应该是我的解脱是对世间最大的贡献,因为不究竟的渡人其实是害人,而鄙视阿罗汉本质上是一种我慢,真正清净的人(佛和阿罗汉),不会瞧不起任何人。所以,大乘佛教之所以有市场,就是因为我慢心严重的人实在太多,好大喜功的人实在太多。

这里谈到了人人可以成佛这个问题,我做出了批判,即受记得菩萨可以成佛,普通人顶多成为阿罗汉,而绝大多数人,永远无法解脱。

说人人可以成佛,无非是利用并滋长了人的贪心和我慢心,并且让人懈怠,从而阻止人脱离三界,脱离魔王的掌管。

那么原始佛教的精神到底是什么?说到底两个字,解脱。一切与解脱无关的神通,智慧和能力,都只是垫脚石而已,不是最终目的。

相关文章

  • 原始佛教的精神

    在今天,也即佛教描述的末法时代,我们可以看见佛教其实是很昌盛的,丝毫没有进入末法时代的意味,以至于不断有僧人(我见...

  • 原始佛教

    1.中道:不苦不乐谓中道。 2.八正道:正见,正思维,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 3.四谛:苦,集,灭...

  • 佛教在印度发展的四个时期

    文/禅晕 1、原始佛教时期2、部派佛教时期 3、大乘佛教时期4、后期佛教时期 原始佛教时期: 释迦牟尼创教及其弟子...

  • 关于《维摩诘经》的一点思考

    如果维摩诘背弃了佛教的初衷,那么你更愿意选择富贵的生活还是原始佛教倡导的生活呢?宽裕的物质生活是否注定和高洁的精神...

  • 第一章 圣德太子与南都的教学

    佛教传日 大乘佛教的形成 初期佛教:又被称为原始佛教 Wiki:初期佛教(英语:Early buddhism),佛...

  • 什么是禅?

    佛教的傳承以南傳上座部原始佛教.藏傳佛教和漢傳佛教為主導,形成各多宗派。原始佛教流行於東南亞國家,繼承佛陀在世時的...

  • 5-17

    佛教的精髓精神是什么? "四谛"的字面意思是四个真实不虚的道理,是原始佛教关于人生为何具有苦恼和如何摆脱苦恼的四大...

  • 佛历•佛教在印度发展的四个时期

    一、原始佛教时期 原始佛教是指,释迦牟尼创造及其弟子相继传承时期的佛教。 在释迦牟尼传法的50余年里,佛法已传播到...

  • 〖C&B备忘录〗『170108』

    早期原始佛教生命需要庇护 生命走向万千力量之前需要获得庇护自由生长 跟随自己的心敬畏的凝视 up sara精神冥想...

  • 品茗什么样的音乐更美妙?

    中国的茶,从最原始的药用开始,在精神上的确没有达到文化的境界的,茶在发展的过程中,可以说是佛教把茶与佛教文化首先融...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原始佛教的精神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aajr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