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旦我们尝试直面语言的本己要素来沉思语言,那么,这条道路就不只是最宽广的道路,而是充斥着语言本身的障碍的道路-----
海德格尔《涌向语言之路》
2010年的《诗刊》第五期诗歌大讲堂中,刊登了张清华的一篇文章《谈诗,或连续的片段》。
文章讲述了为什么诗歌是生命开出的花朵,他说:“因为诗歌是一种内在的需求,这里有很多奥秘”。
每个人的青春都会产生诗情,青春就是一首诗,美好,充满着对未来的向往,对爱的纯洁的渴望,心里有着原本的冲动,青春的律动就是诗的韵律。
一旦进入中年,也进入语言的成熟期,不再以孩子式的口气来表达情感。那样会让人贻笑大方。
语言里应承载着诗人的阅历和思想,有自己对世界的看法和理解。
作者举出一个例子,他的一位诗歌界长者学会了用词语拼接的方式写诗,就是把随意写下的名词、动词、形容词混合放在抽屉里,然后闭上眼睛任意的摸出一个,自由的组合,通过这种方式,那位长者写出十几种诗。而且还发表了大量的诗歌。
作者认为,这样写诗,没有一首是和自己的生命有关。只能说明他还没有理解什么是诗歌。
有人遇到什么节日便写什么,遇到五一就写五一,遇到国庆就写国庆,遇到灾害写灾害,写得很随意,就像
在完成命题的任务,和自己无观,和自己的生命无关。所以字里行间没有一点个人的切身的感受。
他说这样的题材不是不可写,‘’像杜甫写国家大事,剑外忽传收蓟北,但他还写自己,初吻滴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这就是真实的个体情感的反应,与自己的一生的阅历有关,与自己的飘零有关,所以感人至深”。
切记,诗歌要融入自己的生命,让诗歌在自己的身体里成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