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认知突围》——重新认识关系
我们应该如何处理自己与别人的关系?怎么样的相处模式才是最好的?
①人际关系
我们有的时候,关心别人并不总是一件好事,我们所谓的行善行为,其实有时也会是一种自私行为。我们所谓的行善行为,也有可能只是对于自己来说,只是一种利己行为,只是在帮助自己,而不是帮助别人。
“施”与“受”之间,究竟谁比较快乐,还是得看哪方的意愿更强。其实我们应该建立起一种他人与自己的底线划分。不要试图侵入别人的底线领地,或许一次两次没有什么问题,不了解其他人,但是别人始终是有底线的,一旦过多就会导致两个人的关系变坏。
②亲子关系
父母总是为孩子好吗?当然不是,否则就不会出现类似于卖孩子,打孩子一类的做法了。其实我们对孩子好,有时候是对自己一种虚荣的表现。
孩子在未成年的时候,父母养育孩子是出于一种天性,而长大之后,则是出于对自己的满足的一种依赖,比如:《天道》电视剧里面所说的:如果你养儿就是为了防老,那就别说母爱有多伟大。你养来养去还是为了自己,那是交换。说出了真谛,当时还并不理解,现在想起来,还是有一定的道理。
或许是一种我们认可的价值观让我们曲解了亲子关系。我们的生活中,生活塑造着我们,我们也在改变着生活。
其实我们无权干涉孩子所选择的一切,有的时候我们出于私心或者我们的观念问题,然后干涉孩子的一些选择。我们最好还是做一些建议,而非决定性的结果,我们让孩子做回自己,而不是自己的傀儡。
③恋爱与婚姻关系
恋爱关系缘于爱,有这样那样的因素牵绊着我们,由于我们对方对于我们的吸引,我们会基于这样那样的因素有意识的去衡量这个人是否适合我们。
我们决定恋爱也有可能是由于,两个人的消费会被平均化,相对于来说,一部分是趋从于利益,另一部分则是对于感情的感知。
我们进入婚姻之后,也会有共同的价值观念,我们是在不伤害两个人,也就是团体的利益时,让自己的利益得到最大化提升,这就是婚姻的本质,我们不是因为放弃个人利益而选择婚姻的。
④远亲近邻
我们走亲戚源于过去的时候没有交通工具,行动不便,最能得到的便利便是家族,也就是有直系亲属的帮助,所以就有了走亲戚这一说。现在如果亲戚变远了,便利还不如邻居来的联系多。
⑤社交关系
社交关系是双方面的关系,需要一方先付出,我觉得先付出的一方会比较有主动权,而且会得到大量的积累,那样得到的回报也会比较多一些。
所以我们一般想要跟别人交换资源,首先得要拿出一份自己的付出,这样尽管别人没有交换给自己,但是自己毕竟付出之后,不会太牵扯精力。
我们应该让自己进步得快一些,然后再利用资源交换,得到一定的提升,形成良性循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