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在全公司范围内做了一次分享,主题是结合自己承担负责的一个关键业务项目,向全公司同事分享心得与思考。现在看来,整个分享非常成功,获得了所有领导和同事的一致赞赏。
为这事,其实我没少花功夫,在正式分享之前我做了充足的准备。具体的过程是这样的:我首先构思主题框架,然后草拟大纲,接着开始做PPT,最后一步很关键,就是模拟训练,因为我深知脑子里有东西和从口中说出来是两码事。
为此,我特地请我的爱人当我的观众,一连好几个晚上对着她反复进行主题讲演。每次讲演完毕后,都要让她从观众的角度给我提反馈意见和建议,语言、肢体动作、分享内容、中间过渡、甚至眼神等等各个方面,进行全方位的点评和剖析,这样我再根据反馈进行合理的调整,然后在此基础上再次模拟。
到了后面,我索性再将整个主题内容一个部分一个部分地去打磨,发现其中的问题与不足,一一修正。
不仅如此,我还特意找我的朋友吃饭,聊天时刻意跟他们分享我关于这个主题的心得和思考,然后征询他们的反馈。
你可能会说,一次分享有必要这样费劲吗?我的回答是绝对需要。为什么?因为对我来说,与其说是为了成功完成此次分享,不如说是真正抓住这次学习的机会,把自己的能力提升一个层次。而我深知,在公众场合作分享是最佳的学习。
现在很多人都注重终身学习,“到底怎么学”成了一个热议的话题。有看书,有听课,有研讨等等,而最为有效的学习非“教授”莫属。
其实一个人并不是肚子里有多少东西就能讲出多少东西,正所谓,要想给别人一碗水,自己得先有一桶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当要去做公众的分享时,要主动思考,想着围绕主题,从受众的角度来看,他们想听什么样的内容;要形成框架,定位关键点,丰富内容,同时要打磨每一个细节,认真组织语言等等。这一切都是需要精心设计的。
对于我在公司的这次分享,前期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反复打磨并演练分享内容。而经过如此极致的准备之后,在公司正式分享之前,我已然将其了然于胸,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了。再通过现场的分享,以及受众的反馈,可以说,关于这个主题的内容是一辈子都忘不了了,已然进入自己的血肉,成为了自己的一部分。
在准备的阶段,反馈是十分重要的,不然打磨的就可能会差强人意,及时有效的反馈能够让自己充分认识到不足之处,从而做到及时的修正和改善。
事实上,那些讲话或演讲的牛人,并不是天生就讲得很好,而是在他们的脑子里、心里已经种下了无数个种子,每一个种子都有成熟的模型。而当他们要分享某一个主题时,这个模型自然而然就从口中脱口而出罢了。
总结一下,最佳的高效学习方法是,在日常生活工作中,抓住每一次机会,从练开始,以教为学,倒逼自己持续进步。
Lifecrafter 出品(点击关注)
专注终身成长。持续原创,将反思融入日常,和我一起,精进生活,探索财务与精神自由。
如果觉得不错,伸出您的手点个赞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