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普通读者
长江文艺出版社春天不是读书天,三月读书,有点提不起精神,出门的欲望大过宅着读书。偷懒,读了8本书,推荐这5本。每本书都有可取之处,阅读的乐趣与春光一样宜人。
《白说》《万万没想到:用理工科思维理解世界》
《聪明人的教育指南——伊顿公学校长谈教育》
《生活中的经济学》《活着活着就老了》
书的名字是《白说》,读完感觉没有白读。白岩松是当今中国最好的媒体人之一,在主流语境里说话、做事,有分寸,也还能保住体面。
这本书是白岩松一系列演讲的汇总,大都是讲给大学生听的,主流身份加听讲者的背景,内容多少有些“鸡汤”的意味,但不妨碍其中有颇多闪光的故事和想法。媒体人写的书,其实可以多读几本,他们的见识很诱人。一个人四处游走,接触万物之皮相,稍有心思索,见识就与众人不同了,看他们的书,收获也自然不同。
书里提到主流媒体要学会讲故事的那个部分,颇能打动人。不是说站在主流的立场就一定如何,中国社会缺乏理解和沟通,高高在上的主流们,如何学会用讲故事的方法增加社会的理性沟通,白岩松想得颇透彻,也切中时弊。白岩松自己,就是一个学会了讲故事的主流媒体人。
有人嫌白岩松在这本书里谈问题不够深刻,是求全责备,媒体人戴着镣铐跳舞,捂着嘴巴演讲,不能要求他们拿命来换一个深刻。
电子工业出版社读完万维钢的《智识分子:做个复杂的现代人》,紧接着就找来这本书。
书的内容来自作者的博客,时评加书评。万维钢是理工科博士,开篇他并没有说清楚到底何为“理工科思维”,只以自己的阅读和思考谈问题,就算是理工科的眼光看世界了。
我理解的理工科思维,是重视数据、证据和逻辑,尤其是逻辑。这样思考问题,得出的结论经得起咀嚼,不会惶惶然泯与众人。中国人最缺乏的素养之一,就是逻辑思维能力,很多时候,看似表现的客观公正,却与逻辑悖谬,经验主义的大脑常常让我们的世界陷入看似合理却混乱之中。
面对一件事,量化输入、预计输出,权衡利弊,学会妥协,追求共赢,而非陷入非此即彼的意气之争。这是全然不同于文人思维的另一个思维世界,也算是一种科学思维。
这是本值得压榨着读的书,压榨着读了解作者的理工科思维怎么帮助我们重新理解身边的世界,也看看他是怎么压榨别的书本的。“一万个小时”理论曾风靡一时,很多人奉为圭臬,万维钢通过对《刻意练习》的压榨式阅读,硬生生解开“一万小时”理论的虚妄之处。
这样的阅读,有时候会给我们带来不快,因为它时不时会戳穿我们虚掩的常识,但能实实在在让人感觉到踏实。
新华出版社几乎每个家长都会经历这样的事:自己家的孩子,平日里非常熟悉,但从某天开始,突然变得陌生起来。按伊顿公学校长托尼·利特儿的说法,“仿佛重读一个熟悉的故事时,突然发现故事的内容发生了变化”。
孩子正在挣脱你的控制。这个时候,你需要的是良好的教育观,而不是尽力控制或者极端的对立。很多家长,都是在这个阶段失去了孩子的信任,他们需要更好的教育方面的建议。
那么,他们就可以看这本书了。我相信,很多人都能从书中获得收益。
在伊顿公学,特利尔校长照看着这个国家最聪明的一群孩子,他没有把教育当作一次引导和带领,而是希望孩子们像河流入海一样找到自己的学习方法。
现在,很少有不聪明的孩子了,可是仍然有一大堆愚蠢的家长,他们用自己浅薄的思想为孩子规划所谓的美好未来。一步步控制着孩子的行为,想让他们抵达美好的彼岸。
对于聪明的孩子而言,自我成长、自我约束,才是他们能给自己的未来,而能带来自我成长的好的教育,来自阅读。“如果孩子连基本的阅读能力都没有培养起来,那么我们的教育实在是太失败了。”
在英国这样老派的国家,特利尔这样的校长恪守着19世纪开始流行起来的教育理念,即阅读、写作和算数,是支撑良好教育的根基。而这样的教育理念,其实要一直上溯到中世纪。
我异常欣赏这样的教育理念,如果这本书仅仅能让中国的家长明白这样一件事,就算是善莫大焉了。
暨南大学出版社有人把茅于轼称作“经济学界的鲁迅”,不是在说他的尖锐,而是赞赏他的忧虑。无论学界乃至其他界对茅于轼还有怎样的评价,都不能掩饰他的这本写于1993年的书,跨越数十年的时间带给我们的清晰的思想。
对一位作家和学者所有的赞誉中,思想清晰、简洁,是最好的夸奖了。茅于轼的这本书,大抵是当得上这样的夸奖的。
中国有一大批满口专业术语的经济学家,却罕有能给普通人讲明白经济学道理的经济学教授。茅于轼原本是这样一个人,可惜很多人都还没有读到他的这本《生活中的经济学》。
在很多外行眼中,经济学是门槛很高的一种学问,这样的认识,让我们远离这个世界有趣的一面。茅于轼先生在《生活中的经济学》第三版序言中写道:“我希望读者们把它当作理解世界、理解人生的工具,并且从阅读中得到乐趣。”
这样的念头,每一个字都是美好的,阅读的乐趣和一种新的认识世界的方法,都给我们足够多的吸引。
近两年,我零散读了不少经济学的书,各有各的乐趣,而这本书,是难得的一种让我从头到尾满怀着热情的。怎么能不认真地推荐!
浙江文艺出版社据说,冯唐最满意自己的诗,写得最用心的是自己的小说,卖得最好的是自己的杂文集。
这本书,算冯唐最全的一本杂文集了。一本老书,我算是重读。
三月春困,读冯唐会有一种难得的郁勃之气,让人兴奋。王小波之后,冯唐算是一个能让人在文字中感到愉悦的杂文作家。
他开心的时候,会口无遮拦,连王小波都瞧不上,但就是这样一个看似充满自恋的人,却在老老实实地读《资治通鉴》,种种矛盾集中在一个人身上,让他的文字显得更加有冲劲。
这也就变成一本,能时不时拿出来翻翻的书了。苏轼看得,韩愈看得,王小波看得,冯唐看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