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美美度过研究生
给人贴标签不对,我该怎么做?

给人贴标签不对,我该怎么做?

作者: 布拉格向北 | 来源:发表于2017-10-25 11:47 被阅读31次
华裔设计师刘扬的作品:《东西相遇》

旅行途中,我一连看了20期《爱情保卫战》。节目中好几对男女都在约会时因为隐瞒自身条件面临情感危机。看完之后,我心里有个疑问:为什么有些隐瞒能获得谅解,面对信息错位,被欺骗的一方最终凭什么决定原谅还是不原谅?

第一种隐瞒在陌生男女刚约会时相当普遍,就是在对方面前吹牛,明明是普通人,故意做些小动作让对方以为自己是富豪,交往数月终于露馅,被对方唏嘘控诉兼嫌弃,这种约会多以分手告终。

另一种情况相对罕见,有家境极好的男生在刚刚交往时表现得很低调,装作普通人跟对方交往,相处一段时间后被女方发现。在节目的舞台上,两个人加上爱情导师上演了一出关于信任的辩论,不过最后的结果是皆大欢喜,抱得美人归。

于是有人评论说:你看你看!女人很势利很爱钱吧。同样是欺骗,分不分手还不是看钱多钱少!听完这两段故事,你会得出怎样的结论?

有人用钱多钱少衡量真情和假意,还有人从隐瞒家境的用意,揣测主人公的品行。不同视角,收获各异。

不管是个人生活还是社会生活事件,之所以会有不同的结论,是因为我们生活在一个每个事件都被定义了的世界。在这个世界中,每一个事件都会有一个基本的意义。而每种情况都有很多种定义的方法。批判性的思考者,能认识到单一视角的局限,懂得变换角度看问题。

我们的大脑天生对复杂的逻辑、理性的判断表现得非常懒惰,倾向于从对自己有利的角度作出解释,或者用一套自圆其说的逻辑让我们对自己的行为感到些许安慰。我们在思考时最常用的标准是:

因为我相信它,所以它是真的。(先天的自我中心论)

因为我想要相信它,所以它是真的。(满足自我诉求)

因为我一直相信它,所以它是真的。(自我确认)

因为相信它符合我的利益,所以它是真的。(先天自私)

唯有经过训练,大脑才会审视这些逻辑谬误,检查事实与结论之间的关联。而未经训练的大脑,却经常对以上错误观念深信不疑。

《爱情保卫战》里有些嘉宾喜欢控制对方,查岗、跟踪、神经质。尽管明知道这样做会让对方想跑路,但还是理直气壮的说:我的上一段恋情惨败就是因为前任劈腿,如果不能每时每刻确定对方的行踪,我这一段恋爱就会重蹈覆辙。

把对方的不忠行为与自己有失管教当成因果关系,听起来荒谬,但类似的错误信念就存在于我们的思维中。我们得找出这些错误信念,并用合理的信念代替它们。

我们的思维就像大脑肌肉,是可以通过训练克服天性的。这种训练的最终目标就是:将推理作为我们获取知识和见解的方法

为了帮助自己时刻检查自己想问题的方式,我在便签纸上写下三行字,贴在书桌上提醒自己尽量努力克服这类毛病。

追求彼此矛盾的目标

以赢为目的的诡辩

出于自私而合理化自己的观点和行为

1. 追求彼此矛盾的目标

即使我们受到很好的教育,我们还是经常不想费脑子参与脑力劳动。我们渴望得到对方的关爱,却以顽劣的脾气示人。我们想要获取信任,却时不时作出破坏信任的行为。

我们对外宣扬的形象是我们自己想要成为的样子,而真实目的却经常是自私的、羞于承认的。我们以为自己进医学院是为了救死扶伤,但内心的声音是希望获得更多财富、更高的社会声誉。

2. 以赢为目的的诡辩

诡辩以在辩论中占上风为目的,而忽略思维中可能存在的问题。诡辩的思考者惯用的伎俩是用低水平的言辞和论证,使得不合理的思维看似合理,使合理的思维看起来不合理,利用思维技巧和诡计来操纵人们的情感和观点。

3. 合理化自己的观点和行为

我们习惯追随让自己感到满足和舒适的观点,而忽略这些看法是否精确。我们不爱听他人反对的声音,喜欢为自己的观点和行为找借口。

比如,在大学生活中感到迷惘的人,相信自己有不为人知的天份,即便没有大学学历也能在自己热爱的领域游刃有余。他们随口就会搬出比尔盖茨、扎克伯格的例子。这些名人没有完成本科学位,却比按部就班毕业的同龄人富有,更有影响力。于是告诉自己说,我也可以不拿学位,因为没有学位并不影响我有可能获得惊人的成就。

然而,这些人忽略了非常重要的事实,那就是比尔盖茨对写代码有种狂热的热情,且他出生的年代,恰好拥有个人电脑出现的一切科技条件,市场上却还没有相关产品。

另外,比尔盖茨也不是普通人家的孩子,他的父母绝非等闲之辈。他的中学时代是在美国顶级的私立中学度过的,享有绝大多数同龄人享受不到的自由。

在父母的帮助下,他13岁就接触计算机,在世界上最顶尖的计算机实验室,华盛顿大学用电脑。每周一百小时编程,近乎魔怔的编程训练使他的编程能力在当时世界上至少排名前20,给他后来庞大的个人计算机帝国打下基础。

了解这些背后故事之后,我们就明白,比尔盖茨成为世界首富,是因为同时具备天时地利人和,而不是在宿舍里刷刷剧、看小说、谈谈恋爱,凭运气和灵感就成功的。

合理化自己行为的极端是深陷价值误区,这些人可能是在生命中的某段经历遭受了沉重的打击,在最艰难的时候用些编出来的谎话安慰自己,渐渐以此为行为准则。久而久之,习惯用有毒的思维来面对人生。

一个优秀的决策者,却能做到思维上的谦卑,通过自觉的反省,去除思维里的偏见。

参考:

「超越智商:为什么聪明人也会做蠢事」

「批判性思维工具」

相关文章

  • 给人贴标签不对,我该怎么做?

    旅行途中,我一连看了20期《爱情保卫战》。节目中好几对男女都在约会时因为隐瞒自身条件面临情感危机。看完之后,我心里...

  • 趁年轻,不要想太多。

    人是社会性动物,老祖宗“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的话不是不对。生活在这个时代,我们总爱给人贴标签,给别人贴,给自己贴。...

  • 如何理解一个人2——贴标签

    可能有人会说我写的不对吧?我们不是应该避免给别人贴标签的思维吗? 不是的,贴标签这个方式之所以不对,是因为我们只给...

  • 五四有感

    前浪和后浪该怎么个区分呢?年龄吗?我觉得用年龄去给人贴标签是最荒谬的事。 年轻人是什么样的?热血、热爱...

  • 有一种高情商,叫熟不逾矩|书法家杨凡作品

    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最忌讳的是不知所止。令人舒服的相处中,一定有合适的分寸感。不对别人品头论足、不随意给人贴标签、不...

  • 不要轻易给人“贴标签”

    我早上经过一条小路,看到很多野菊花和蜜蜂蝴蝶在采蜜,便开启拍拍拍的模式。拍完后,顺理成章就发表到朋友圈里。其中一位...

  • 请别随意给人贴标签

    相信大家身边都有这么一些人,总是爱给人贴标签,以偏概全,然后还觉得自己是多么多么的有“智慧”。 比如: 你们北方人...

  • 什么是给人贴标签?

    以静止的观点,给自己及他人贴上固定的标签。如我不可爱,我是一个失败者,没人真的爱我,他人都是不可信任的…… 每个人...

  • 不要给人,贴标签

    “亲君子、远小人” 并不是教我们观过, 意思是要防护恶友对我们的影响。 初学者要亲近善友、远离恶友, 但并不是厌弃...

  • 不要轻易给人贴标签

    目前我们遇到了很多的社会问题都是由于人们单纯的给某类具有相同特质的人贴上相同的标签引起的,比如网络中常见的地图炮、...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给人贴标签不对,我该怎么做?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aksh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