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分享 透露了你是谁

作者: 布拉格向北 | 来源:发表于2017-04-24 16:44 被阅读219次

    现代社会的社交秩序

    在由符码组成的世界里,关键词是这个时代的接头密语,人们凭借它们互相选择,快速决定,买还是不买,点开或是不点,仿佛人都失去耐性,几秒钟就需要知道“这和我有什么关系?”

    90后从一出生便与这个世界同步,和时代里其他国家的人观看同样的美剧、英剧、韩剧、日剧。在与各种新媒体短兵相接的年代,娱乐频道、iTunes或是云音乐、文学与文字统统不论国界。一旦发现“同好”之人,便与对方凝结出一片深情。人们因为喜欢同一个二次元人物而成为密友,或是为了村上春树新发布的小说而结成同盟。

    在我们当下生活的这个时代里,你分享什么几乎就代表了你是谁。

    朋友圈 没朋友

    微信朋友圈由于受众广,轻编辑,人人都能用它记录生活的点点滴滴:吃了什么、买了什么、和谁恋爱、去了哪里,发朋友圈不需高水准,拍照-修图-发送。它构成了中国社交方式的新生态。

    一开始大家都以为微信朋友圈不过是“推特”的对标,然而很快,我们就觉得哪里不对劲。比如说你懂不懂每天发10条朋友圈的人,他们的生活怎么了?

    2016年上半年,因为忍受不了长辈群里的霓虹灯闪标,以及各种不认识的人每天群发的祝福语,我关闭了朋友圈,集中精力写博士论文。等再恢复朋友圈时已经是2017年春节过后。

    你知道脱离朋友圈半年是种什么感觉吗?就像有些领导讲话,你晚到场半小时,结果发现自己什么都没错过。

    不过,最近我又重新喜欢上了朋友圈,大概是因为加了几个90后学艺术的同学。他们发的照片都是日常,修图是必然,文字短平快,不讲道理,多是细碎敏感的小情绪,萌蛊的视觉配上素写的文字,着实喜欢。

    微博作对了一件事:关注力去中心化

    中国第一批互联网使用者是大学生,他们在网吧上网,是一群70后,后来其中的很多人都成了微博大V。然而时代并不会因为任何人而停留,“网生一代”手中的移动终端,让每个人都成为自媒体源头。今天的人们不怎么喜欢追逐大V,也没有多少人肯花上几分钟的时间,阅读大V们乱世英雄式的预言。微博不再设定大V,而是与淘宝、京东和微店链接,让人们与“45度仰角的网红们”点对点触碰,于是,终于在2016年底,微博起死回生。

    为什么喜茶能在CoCo茶饮和快乐柠檬的夹击下迅速崛起?人们凭什么肯排四五小时的队去买她家的茶?买到茶的人都有近乎一致的姿势:拍照-晒朋友圈-等点赞,通过社交网络炫耀生活方式的高大上,潜移默化的影响朋友,推动更多人购买。

    口碑传播与熟人传播是我们这个时代最有效的传播方式,关于孤独、焦虑、两性关系、名人效应的词语总是毫无意外的引发巨大关注,并通过社交网络快速发酵,最终形成了滚雪球的效应。

    去中心化伴随着关注力营销,催生了网红。

    明白了这个道理,你可能还会问,为什么其他茶店做不到这样的关注力?

    那是因为你的茶必须有一流的口味,让每一位手上拿到茶杯的人都感觉到大写的值!如果做不到这点,网红店再多营销策略也终将崩塌。喜茶不做上百家的连锁店,想和她家的茶,必须得来人民广场,来Prada边上排队。

    内容媒体给你深度的亲密体验

    我们所在的这个年代,一面追捧网红,一面崇拜内容。在内容可以卖钱,而且越来越多的人愿意为知识输出埋单的时代,手握知识的你,不用着急。

    我个人非常钟爱许知远和他的“单向空间”。单向空间在发刊词里说道:

    “在碎片化的时代,我们依然热爱沉静的阅读,透过严肃的内容,聆听这个世界上最清醒的声音……我们深信,几百次的点击和浏览,抵不过一次在阅读中长时间的沉浸。”

    单向空间集结起一个与“罗辑思维”完全不同的知识社群。它所奉行的是一种个体精神,自由人的自由联合,而不是那种呼啸而来的狂热,聚众式的狂欢和自我安慰。不管是杂志、视频、音频,单向空间鼓励真正的个人化的思考,不沉迷于集体化的情绪。

    在我每天上班从家到单位的几十分钟里,戴上耳机,听许知远,是种莫大享受。既出于对文学的热爱,又因为我们所有人都渴望亲密。这种亲密感是人性里自带的那种对他人的深情。

    内容媒体平台改变了读书人的生活方式,从一个人默默无闻到与人分享,共同成长。这一路即便孤独,也有温暖的时候。

    无论单向空间还是罗辑思维,都是知识守护者发现其他守护者的连线通道,也是创意践行者的青春家园。

    网易云地铁广告 用音乐打开社交

    前几天网易云音乐的地铁广告刷爆朋友圈。很快知乎平台上发起“上海到底好在哪里?——你负责写,我们帮你印上地铁车厢!”

    这种现象级事件,跟网易云音乐的作法如出一辙。

    网易云音乐这一次的成功创意在于让音乐成为社交方式。地铁站里上百条红色文字节选自云端上亿条的音乐评论,把免费文案发酵成广告体现了拥有高质量用户对一个企业的价值。

    据说40%以上的人上大学以后就不再关注新音乐,而乘坐地铁却能记录下每个人在城市里打拼的痕迹。大量的优质评论是云音乐未来最宝贵的财富。人们在这里诉说失爱后的感伤,苦不得志的无奈,深夜里听歌想起的一句话,不再分70后、80后、还是90后,用音乐打开社交,用文字粘结情感,你可以理解这是一个“表达至上”的时代,你不需要刻意是谁,只要你的发声引起我的共鸣,你就成为我关注的自媒体。

    吴琦在《单读11:联结/断裂》的序言中,诠释了他对互联网时代自我意识的完美注脚,他说:

    “人们在追求独特与自由的过程中,同时遭遇从宗教麻醉中逐渐苏醒的不安。忧郁症在大都市里迅速的扩散。个性的觉醒与自我怀疑构成了硬币的一体两面。这种变化持续至今,在今天的中国愈演愈烈。

    但另一个显而易见的现实是,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被解放的个体,依然在技术平台上寻求如何解决婆媳问题的意见,在看似更加广泛、多元的连接之中,我们的生活并没有变得更加多元。互联网时代的社会运动,本质上和上世纪的嘉年华没有区别,既是反叛权力,也是自我宣泄。”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你的分享 透露了你是谁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iupz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