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不是你能够挣到多少钱,而是你能留下多少钱,你能让钱怎样努力地为你工作,这就是理财。”
最近在阅读《理财就是理生活》,也从中悟得了一些生活的道理。理财就是理生活,说得多好啊!无论哪个年龄阶段,都需要具备一定的理财知识和理财能力,为了帮助我们更好的打理自己的生活。
对于“30岁前不必存钱”的说法,本不认同,但也理解其的另一层意思。30岁前,人生最灿烂绚丽的时期,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不必为了所谓的节俭而放弃梦想、用学习投资自己、提升个人能力。有些人可能会为了攒钱,而不舍得花钱付费上课、学习、考证书让自己来增值,也并不清楚通过付费学习,提升自己的专业和技能,对日后的升职加薪会更有帮助,也会带来更多的收益。
投资自己也是一种理财,对于个人的投资,有三个方面可以提前布局。这三个方面,不只是对30岁前的年轻的自己有益,对于30岁后的我们也同样受益。这三种能力的提升,我称之为无形的“资产”。它们分别是“健康”、“知识”、“人脉”三种“资产”。
一、先来说说第一种资产——健康
拿资产的数字来解说,如10000,我认为健康就是10000前面的“1”。没有“1”后面有再多的“0”也没有意义。当今时代,人们重视“健康”的程度不亚于理财本身。大家都明白“活得越久,越富有”,这个好比昨天我分享的一篇文章中提到的“复利”,其中就包括了“时间”这个因素。也就是说投资的时间越长,复利效应越明显,《理财就是里生活》中也提到了这一点。
向我们所熟悉的股神巴菲特,他的财富也是到了60岁时才有了指数级的增长。如果他没有健康的身体,怎么能等到财富最高复利时呢;以及查理·芒格;很多投资大师都高龄,他们深知健康的身体比任何东西都重要。相反,如果在年轻时就过度消耗身体,透支自己的生命,也会得到复利结果,这个结果也一定是“负”的。具备超强投资意识和投资能力的大师们来说,他们无疑比我们聪明千万倍,他们的智商足以甩我们几条街,他们的经验一定是我们无法总结到的。学习他们的经验,是我们能够在有效时间,做到最有效的事情。
所以,保护身体,用复利的方式去理生活,也才有更多时间去享受复利带来的财富。
二、知识是力量
“知识改变命运”多少年的老话,也影响了无数人改变命运。
自媒体时代,我们靠着一部手机,轻而易举的获得了我们想要和不想获得的知识;
如今对纸质书的推广,我们很多人也又回归到了阅读书籍来获得知识;
电子书、公众号文章、短视频等等,都是我们获得知识的途径;
大量的阅读也占用了我们大量的时间,大量的时间阅读是好事。但也要安排好我们想要获得的知识方向,毕竟每个人的时间是有限的,也要有效的利用起来。比如兴趣广泛是好事,但是过于广泛却分散了我们的精力和金钱。在收益上也并没有帮助我们在具体的技能上得到帮助。“泛泛而学”从投资的角度看,就是在分散我们的资金和精力。
因此,我们要有意识地构建我们自己的知识结构,即便不得不采取碎片化的时间去获取知识,也要注意培养自己的系统化的能力。只有这样,我们的知识结构才能够更加扎实和更加全面。
三、人脉即钱脉
当你愿意花时间去经营自己的人脉时,并愿意花费时间和精力以及金钱时,你也就有了属于自己的圈子,也将会在未来收获人脉的复利。
《理财就是理生活》中提到了一个关于人脉的实验,实验开始于1938年,是哈弗大学开展的,针对于成年人“什么样的人最幸福”的研究项目。实验研究时间长达76年,同时跟踪了724人。研究结果表示:“良好的社会关系能够让让人获得幸福感”。
良好的社会关系包括了:“婚姻关系、婆媳关系、同事关系、朋友关系、邻居关系、亲戚关系的和睦融洽。并且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的人,寿命更高,收入更高”。所以,我们不可忽视人脉的复利。
因此,对“30岁前不必存钱”的观点,也有了新的建议,“不存钱也可存健康、存知识、存人脉、存技能、存格局和眼界”,这些也是理财的另一种体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