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都在学习李善友教授的第一性原理课程,还没完整看一遍视频,很多模型还没消化,就先记下笔记,后面听第二遍再写思考。
人太多聚集一起的时候,很容易丧失自己的独立思考。
为什么有人打了一辈子高尔夫也没成为高手?
为什么我打了多年拖拉机却一直没有进步?
高手和业余有什么区别?
太极宗师雷公和徐晓东比赛。为什么武士爱好者打不过专业的格斗士。
投资人和投资者的区别是什么?
创业者与创业家的区别是什么?
“听过很多道理,依然过不好这一生。”
“上过很多课,然而并没有什么卵用。”
没有把业余变成专业。
人类只有发明了 发明的方法 之后才能快速发展。
我们只有学习了 学习的方法 之后才能成为高手。 --芒格
多元思维模型
《刻意练习》
刻意练习:为了提高能力而被刻意设计出来的练习。
学习是需要设计的。
10000小时理论。异类。
通常认为,开了20年车的老司机,一定比只开了5年车的新司机更擅长开车。
研究表明,一旦动作达到“自动化”的程度,即使再多练习几年,也不会有什么进步。
开了20年车的老司机,水平可能不如5年的新司机。
自动化了,麻木了。
“下底传中”把运动员 练废了。
“倒背如流”把好学生 练废了。
千万别做 舒适区 里炫技的小猴子。
那些有天技的少年,永远停留在此了,长大后,什么也不是。
刻意练习方法论
1、创建模型
2、刻意练习
3、及时反馈
刻意练习的主要目的是创建有效的 心理表征。
是一种与我们大脑正在思考的某个物体、某个观点、某些信息或者其他任何事物相对应的心理结构。
高手在训练的时候,是练“套路”。
专业人士在基础训练时,学的是什么?-套路 《万万没想到》
人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绝非是零散的信息和随意的动作,它们大多具有某种“结构”,这些结构就是“套路”。
何为套路?
围棋的定式
编程的算法
律师的案例
数学家公式
科学家定律
对于脑力工作者来说,水平高低在于掌握的套路的多少。
“桥段”
“Always a bigger Fish(总有一条更大的鱼)”
把英雄从一个危险中拯救出来的拯救者其实是一个更大的危险。
幽默的桥段是我们本来往这边走,结果突然是往那边走,就是你预期的结构,和你一开始铺设的那个方向相反。
桥段的作用,美剧的生产从编剧的个人才华,变成一种工程化操作。
广告文案有没有“桥段”?
商业模式有没有“桥段”?
普通人看到的都是结果,高手能不能从里边看到那个桥段?
“模式”
面对复杂情况,专家眨眼之间就能做出判断和决定。
模式识别。
离婚的模式:是否蔑视对方。
团队合作的模式:发言是否平均。
撒谎的模式:瞳孔是否放大。
高手学的是模式。
看一个团队是否有前途,就看团队有没有建立自己的方法论。
得到的品控手册。罗胖的六十秒有方法论。
学而思:课程体系研发。
网友评论